|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政府节能政策的历史演进及体系研究 | 第17-36页 |
| ·政府节能政策的历史演进 | 第17-26页 |
| ·基于政策作用类别分类的政府节能政策的历史演进 | 第18-24页 |
| ·典型区域实施的政府节能政策综述 | 第24-26页 |
| ·国内外节能政策体系对比及启示 | 第26-36页 |
| ·发达国家的节能政策体系 | 第27-31页 |
| ·我国节能政策体系 | 第31-33页 |
| ·发达国家节能政策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基于灰色聚类的典型省市实施节能政策的绩效评价 | 第36-46页 |
| ·典型省市实施政府节能政策概况 | 第36-38页 |
| ·北京市实施政府节能政策概况 | 第36页 |
| ·上海市实施政府节能政策概况 | 第36-37页 |
| ·江苏省实施政府节能政策概况 | 第37页 |
| ·浙江省实施政府节能政策概况 | 第37页 |
| ·山东省实施政府节能政策概况 | 第37页 |
| ·湖北省实施政府节能政策概况 | 第37-38页 |
| ·湖南省实施政府节能政策概况 | 第38页 |
| ·典型省市实施政府节能政策绩效的灰色聚类分析 | 第38-45页 |
| ·建立指标体系 | 第38-41页 |
| ·建立各个指标的白化函数 f_j~k (d_(ij)) | 第41-42页 |
| ·灰色聚类 | 第42-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基于灰色GM(1,1)预测的典型经济区实施节能政策的绩效评价 | 第46-62页 |
| ·测算方法及模型研究 | 第46-48页 |
| ·基于计量经济学DID 方法的测算模型研究 | 第46-48页 |
| ·基于灰色GM(1,1,)预测方法的测算模型研究 | 第48页 |
| ·典型经济区域节能概况 | 第48-51页 |
| ·长三角经济区节能概况 | 第48-50页 |
| ·京津冀经济区节能概况 | 第50-51页 |
| ·东北经济区节能概况 | 第51页 |
| ·典型经济区实施政府节能政策的绩效评价 | 第51-62页 |
| ·长三角地区实施政府节能政策的绩效测算 | 第52-55页 |
| ·京津冀经济区实施政府节能政策的绩效测算 | 第55-58页 |
| ·东北经济区实施政府节能政策的绩效测算 | 第58-62页 |
| 第五章 基于专家主观判断的典型区域节能政策实施效果的动态评价 | 第62-70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多阶段多元偏好的集结模型 | 第62-66页 |
| ·多元偏好结构的一致化方法 | 第62-64页 |
| ·基于离差的专家赋权 | 第64-65页 |
| ·基于指数标度的阶段赋权 | 第65-66页 |
| ·集结模型 | 第66页 |
| ·多阶段多元偏好集结模型在区域实施节能政策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 第66-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总结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6-7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