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醇溶蛋白的鉴定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前言第10-23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研究进展第10-14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鉴定第10-12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10-11页
       ·分子标记技术第11页
       ·免疫化学技术第11-12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命名第12-13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分子结构第13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第13-14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基因变异第14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特点第14页
   ·小麦醇溶蛋白研究进展第14-19页
     ·小麦醇溶蛋白等位基因的鉴定方法第15页
     ·小麦醇溶蛋白的命名第15-16页
     ·小麦醇溶蛋白的分子结构第16页
     ·小麦醇溶蛋白的基因定位第16-17页
     ·小麦醇溶蛋白等位基因的变异第17-18页
     ·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特点第18页
     ·醇溶蛋白与小麦品质性状第18-19页
   ·1Bl/1RS 易位系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BL/1RS 易位系的来源第19页
     ·1BL/1RS 的鉴定方法第19-21页
       ·A-PAGE 技术第19-20页
       ·SDS-PAGE 技术第20页
       ·FISH 技术第20页
       ·RFLP 技术第20页
       ·RAPD 技术第20页
       ·特异-PCR 技术第20-21页
     ·1BL/1RS 易位系与小麦加工品质第21页
     ·1BL/1RS 易位系改良小麦品质的方法第21-22页
       ·品种间杂交第21页
       ·染色体工程技术第21-22页
       ·基因工程技术第22页
       ·杂交聚合技术第22页
     ·1BL/1RS 易位系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第22-2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2页
   ·材料第23-26页
     ·供试材料第23-26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6页
   ·方法第26-32页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第26-30页
       ·蛋白水平上的分析第26-28页
       ·DNA 水平上的分析第28-30页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醇溶蛋白的鉴定分析第30-32页
       ·所需试剂第30-31页
       ·样品醇溶蛋白的提取第31页
       ·制胶第31页
       ·加样及电泳第31页
       ·带谱识别及数据处理第31-32页
       ·1BL/1RS 易位系检测第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42页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第32-38页
     ·蛋白水平上的分析第32-37页
       ·105 份供试材料中HMW-GS 亚基组成及等位基因变异第32-33页
       ·不同亚基组合在105 份小麦新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品质评分第33-37页
     ·DNA 水平上的分析第37-38页
       ·1D_(x5)亚基的扩增结果第37-38页
       ·1D_(y10) 及1D_(y12) 的扩增结果第38页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8-42页
     ·醇溶蛋白标记位点的多态性第38-42页
     ·1BL/1RS 易位系的检测第42页
     ·遗传距离分析第42页
     ·聚类分析第42页
4 讨论第42-45页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现状第42-44页
   ·醇溶蛋白多态性在研究普通小麦遗传差异上的应用第44-45页
   ·1BL/1RS 易位系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利用第45页
5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7页
附注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中游地区粗山羊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及抗纹枯病鉴定
下一篇: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及生理生态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