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1-22页 |
1 PRRSV的分类 | 第11-12页 |
2 PRRSV的基因结构 | 第12-13页 |
3 PRRSV E蛋白 | 第13-14页 |
4 PRRS免疫学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5 PRRS的综合防制和疫苗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2-37页 |
1 材料 | 第22-28页 |
·质粒与细菌 | 第22页 |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细胞系 | 第22页 |
·病毒 | 第22页 |
·引物 | 第22页 |
·试剂及配制 | 第22-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2 方法 | 第28-37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DH5α菌种的复苏 | 第29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页 |
·转化 | 第29-30页 |
·小量抽提质粒 | 第30页 |
·真核表达质粒pIRES-E的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 | 第30-31页 |
·重组质粒的大量制备 | 第31-32页 |
·PRRS病毒GXA株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2-35页 |
·动物的免疫与分组 | 第35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35-36页 |
·微量中和试验(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 | 第36-37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第37-44页 |
1 重组质粒pIRES-E的PCR和双酶切鉴定 | 第37-38页 |
2 重组质粒的大量制备 | 第38页 |
3 PRRS病毒GXA株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8-40页 |
·细胞毒的RT-PCR鉴定 | 第38页 |
·间接免疫荧光 | 第38-39页 |
·CPE显微镜观察及照片 | 第39页 |
·病毒滴度的测定(TCID_(50)) | 第39-40页 |
4 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40-42页 |
·最佳抗原包被稀释度和阴阳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家兔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 第41-42页 |
5 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42-44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4-49页 |
1 关于核酸疫苗 | 第44-45页 |
2 关于PRRSV的培养 | 第45-46页 |
3 关于间接ELISA检测方法 | 第46-47页 |
4 关于PRRSV E蛋白的免疫作用 | 第47-49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