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37页 |
1 纳米技术的概况 | 第19-21页 |
·纳米和纳米结构 | 第19页 |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 第19-20页 |
·纳米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2 铜概况 | 第21-28页 |
·铜的营养与生理作用 | 第21-23页 |
·高铜的促生长作用机理 | 第23-25页 |
·影响铜促生长的因素 | 第25-27页 |
·添加高铜的负面效应 | 第27-28页 |
·前景与展望 | 第28页 |
3 纳米铜的研究进展 | 第28-35页 |
·纳米微粒营养物在动物胃肠道吸收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日粮中添加纳米铜的作用 | 第29-30页 |
·纳米铜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纳米铜对畜禽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1-35页 |
4 纳米技术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 第35-37页 |
·纳米技术与动物营养 | 第35页 |
·纳米技术在养殖方面的应用 | 第35-37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37-63页 |
试验一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不同品种猪断奶后0-3 周和4-6 周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37-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试验材料及其动物分组 | 第37-38页 |
·饲养管理 | 第38页 |
·试验饲粮组成 | 第38-39页 |
·测定指标 | 第39页 |
2 数据分析及统计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杜洛克×大白猪和杜洛克×斯格猪断奶后0—3周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杜洛克×大白和杜洛克×斯格猪断奶后4--6周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试验二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不同品种断奶仔猪粪便中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 | 第45-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同试验一 | 第45页 |
·试验样品采集 | 第45页 |
·试验器材 | 第45页 |
·培养基 | 第45-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2 数据分析及统计 | 第46-47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纳米载铜硅酸盐对杜洛克×大白猪粪便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及菌液PH 值的影响 | 第47页 |
·纳米载铜硅酸盐对杜洛克×斯格猪粪便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及菌液pH 值的影响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试验三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不同品种断奶仔猪 | 第50-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同试验一 | 第50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样品处理 | 第51页 |
·工作曲线测定 | 第51页 |
2 数据分析及统计 | 第51-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页 |
·公式 | 第52页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杜洛克×斯格和杜洛克×大白断奶仔猪粪便中铜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试验四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不同品种断奶仔猪 | 第54-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饲养试验及设计同试验一 | 第54页 |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样品处理 | 第55页 |
2 数据分析及统计 | 第55-5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公式 | 第56页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杜洛克×大白和杜洛克×斯格断奶仔猪 | 第56页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杜洛克×大白和杜洛克×斯格断奶仔猪 | 第56-57页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杜洛克×大白和杜洛克×斯格断奶仔猪肝脏中锌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4 讨论 | 第57-59页 |
试验五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不同品种断奶仔猪 | 第59-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饲喂试验及设计同试验一 | 第59页 |
·试验材料及预处理 | 第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2 数据分析及统计 | 第6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公式 | 第60页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杜洛克×斯格断奶仔猪血清中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杜洛克×大白断奶仔猪血清中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4 讨论 | 第62-63页 |
第三章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1 结论 | 第63-64页 |
2 创新点 | 第64页 |
3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5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3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5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