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个人所得税占中美税收比重差异的行政学分析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8页
 第一节 题目由来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题目由来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关于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差异的比较研究第11页
  二、关于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差异形成的原因第11-12页
  三、关于美国税制改革第12页
  四、关于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地位问题的探讨第12-13页
  五、对研究现状的评价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比较分析法第14页
  二、历史分析法第14页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14页
  四、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第四节 论文探讨的问题、中心立论和创新观点第15-16页
  一、论文所探讨的问题第15页
  二、论文的中心立论第15页
  三、论文的创新观点第15-16页
 第五节 论文的逻辑结构第16-18页
第一章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理论分析第18-27页
 第一节 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关于税收及其分类第18页
  二、关于个人所得税第18-19页
  三、关于税制结构、税收结构和税种结构第19-20页
  四、关于直接税和间接税第20页
 第二节 财政体制理论指导中央和地方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分工关系第20-23页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第21页
  二、各级政府收支与缴补关系第21-23页
 第三节 税收职能与征管理论指导认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和征管制度第23-25页
  一、税收职能理论指导认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第23-24页
  二、税收征管理论指导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第24-25页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理论指导认识其政治和经济意义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在中美税收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第27-38页
 第一节 间接和直接税制差异导致中美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差异第27-31页
  一、个人所得税占中国税收的比重第27-28页
  二、个人所得税占美国税收的比重第28-31页
  三、间接和直接税制的差异导致中美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差异第31页
 第二节 间接税制向直接税制演变是税制发展的一般趋势第31-35页
  一、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第31-32页
  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水平的影响第32-34页
   1、产品分配关系的影响第32页
   2、政府不同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第32-33页
   3、税权划分的影响第33-34页
   4、管理技术的影响第34页
  三、意识形态的影响第34-35页
 第三节 对特例的解释第35-36页
 第四节 从中、远期两种视角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从美国个人所得税历史沿革分析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步骤第38-56页
 第一节 中美个人所得税历史沿革的比较研究第38-42页
  一、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沿革第38-39页
   1、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起源第38页
   2、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初创阶段第38-39页
   3、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确立与完善阶段第39页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沿革第39-41页
   1、解放前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第39页
   2、建国初期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第39-40页
   3、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第40页
   4、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统一和完善第40-41页
  三、中美个人所得税历史沿革的差异第41-42页
   1、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初始目的和最终效果不同第41-42页
   2、法治化程度不同第42页
 第二节 对中美个人所得税差异形成原因的经济学、政治学分析第42-50页
  一、宏观调控中个人所得税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其地位不同第42-45页
  二、实现税负公平性程度不同导致个人所得税效果不同第45-48页
   1、纵向上的税负公平性第45-47页
   2、横向上的税负公平性第47-48页
  三、开放程度不同导致个人所得税涉外协调程度不同第48-49页
  四、民主形式发展程度不同导致个人所得税法治化程度不同第49-50页
 第三节 从美国个人所得税受到的挑战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步骤第50-55页
  一、美国税制改革中对个人所得税地位发起的挑战第50-53页
   1、统一税(flat tax)第50-51页
   2、国民消费税(National Consumption Tax)第51-52页
   3、整合公司税与个人税(Integrating Corporate and Personal Taxation)第52页
   4、增值税(Value-added Tax)第52-53页
   5、储蓄无限宽免税(Nunn-Domenici USA Tax)第53页
  二、从美国个人所得税沿革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步骤第53-55页
   1、第一阶段:切实发挥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作用第53-54页
   2、第二阶段:实现纳税对象的普遍性第54页
   3、第三阶段: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在所有税种中的位序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行政学分析的税收收入视角: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比较第56-70页
 第一节 税收立法权划分和征管机构比较第56-59页
  一、税收立法权比较第56-57页
  二、征管机构比较第57-59页
 第二节 申报模式和征收模式比较第59-61页
  一、申报模式比较第59-60页
  二、征收模式比较第60-61页
 第三节 计征方法和税务稽查比较第61-67页
  一、计征方法比较第61-65页
   1、关于税基第61页
   2、关于所得扣除第61-62页
   3、关于税率第62-65页
  二、税务稽查比较第65-67页
 第四节 征管效率和激励机制比较第67-69页
  一、征管效率比较第67页
  二、激励机制比较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行政学分析的税收支出视角:个人所得税使用效益比较第70-82页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使用效益在研究和制度方面的路径第70-72页
  一、"特定用途税款"(earmark tax)路径第70-71页
  二、"税款使用的监督/审计"路径第71页
  三、"税收返还选区"路径第71-72页
 第二节 "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的比较分析第72-73页
  一、"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在美国的实践第72-73页
  二、"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对中国的启示第73页
 第三节 "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的比较分析第73-80页
  一、"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在美国的实践第73-79页
  二、"间接性特定用途税款"对中国的启示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结论第82-91页
 一、论文的主要立论第82-85页
 二、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第85-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后记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领域的环境税费
下一篇:海关竞争上岗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