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理论 | 第17-25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创新、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 | 第17-18页 |
·区域科技创新 | 第18页 |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 第18-19页 |
·区域科技创新结构与创新过程 | 第19-21页 |
·区域科技创新结构 | 第19-20页 |
·科技创新过程 | 第20-21页 |
·经济增长理论对科技创新的不同阐述 | 第21-25页 |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2-23页 |
·新增长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 | 第25-32页 |
·协调与协调机制的内涵 | 第25-26页 |
·协调的主体——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 第26-27页 |
·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分析 | 第27-31页 |
·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第28-29页 |
·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 | 第29-31页 |
·协调的基本特点 | 第31-32页 |
第4章 陕西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分析 | 第32-41页 |
·陕西省情与区位特点 | 第32页 |
·陕西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 | 第32-37页 |
·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陕西省科技创新现状 | 第34-35页 |
·对陕西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的度量 | 第35-37页 |
·陕西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低的原因 | 第37-41页 |
·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导致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 | 第37-39页 |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呈现低效率状态 | 第39-40页 |
·经济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不足,科技创新成果经济效益异域化 | 第40-41页 |
第5章 促进陕西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41-49页 |
·明确科技创新各主体要素的职能 | 第41-43页 |
·科技创新的微观主体——企业 | 第41页 |
·特殊的中介者和服务者——政府 | 第41-42页 |
·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推动者——高校与科研机构 | 第42页 |
·科技创新供给与需求的桥梁——科技创新中介机构 | 第42-43页 |
·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 | 第43-44页 |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配置科技创新资源 | 第43页 |
·改善研发经费来源与支出结构 | 第43-44页 |
·培养创新型消费者,促进科技创新及其商品化 | 第44-47页 |
·创新型消费者的内涵 | 第44页 |
·创新型消费者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论述 | 第44-46页 |
·营造有利环境,鼓励创新型消费者群的形成 | 第46-47页 |
·加快科技体制创新,优化创新环境 | 第47-49页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页 |
·创新点 | 第49页 |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