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区域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结构 | 第21-2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1页 |
·研究的内容结构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2. 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环境及市场特点 | 第23-27页 |
·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环境 | 第23-24页 |
·国内社会环境 | 第23页 |
·国际环境 | 第23-24页 |
·新时期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市场特点 | 第24-27页 |
·农产品供需失衡 | 第24页 |
·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 | 第24-25页 |
·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门槛提高 | 第25页 |
·绿色壁垒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 | 第25-27页 |
3. 当前山东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7-41页 |
·山东省种植业分析 | 第28-32页 |
·山东省林业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山东省畜牧业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山东省渔业分析 | 第35-37页 |
·山东省果品产业结构分析 | 第37-41页 |
4. 新时期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1-48页 |
·财政对农业投入较少,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较小 | 第41-43页 |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单一,农业区域结构雷同 | 第43页 |
·政府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差 | 第43-44页 |
·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严重错位 | 第44-45页 |
·农业综合配置低,农业生产成本高 | 第45页 |
·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 | 第45-48页 |
5. 新时期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 | 第48-67页 |
·新时期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 第48页 |
·新时期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 第48-49页 |
·新时期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遵循的原则 | 第49-55页 |
·政府保护和引导原则 | 第49-50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50-51页 |
·国际竞争与争取效益的原则 | 第51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1-52页 |
·产业化经营原则 | 第52-53页 |
·区域结构合理布局原则 | 第53-54页 |
·科技支农原则 | 第54-55页 |
·新时期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 第55-67页 |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的优化升级 | 第55-58页 |
·搞好粮食生产,优化粮食结构 | 第55页 |
·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林、牧、渔业协调发展 | 第55-57页 |
·创建特色农业生产模式,优化农产品质量 | 第57页 |
·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 第57-58页 |
·用信息化推进市场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 第58-60页 |
·建立完善“三个系统”,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 | 第59-60页 |
·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第60页 |
·构建创新的农业结构调整制度 | 第60-62页 |
·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 第62页 |
·改革农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 | 第62-64页 |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城镇化进程 | 第64-66页 |
·加强改革开放力度,促进国际间技术交流 | 第66-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