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陌生化与自动化的理论内涵 | 第8-13页 |
1、从俄国形式主义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看陌生化与自动化 | 第8-10页 |
2、陌生化—由“奇怪”的错写而来 | 第10-12页 |
自动化—对熟悉东西的熟视无睹 | 第10-12页 |
3、文学性与陌生化 | 第12-13页 |
二、陌生化与自动化间内在的张力 | 第13-19页 |
1、张力的语言场:符号与所指的不同一性 | 第13-15页 |
2、前景化与自动化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 | 第15页 |
3、前期待视野与当下文本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 | 第15-17页 |
4、审美心理与文本间形成内在的张力 | 第17-19页 |
三、陌生化:艺术魅力的营构 | 第19-26页 |
1、语言的陌生化 | 第19-23页 |
(1) 语音的难化 | 第19-20页 |
(2) 修辞的超常性运用 | 第20-21页 |
(3) “常中见奇”的语言是陌生化语言的最高境界 | 第21-23页 |
2、创造性的变形 | 第23-26页 |
(1) 词语的超常搭配 | 第23-24页 |
(2) 词序的颠倒 | 第24-25页 |
(3) 叙述视角的变换 | 第25-26页 |
3、结构的延宕 | 第26页 |
四、陌生化与自动化的理论价值及内在的局限性 | 第26-29页 |
1、陌生化与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 第26-28页 |
2、自动化—陌生化理论得以实现的前提 | 第28-29页 |
五、陌生化理论与艺术创作及其它 | 第29-34页 |
1、陌生化理论融于当下艺术创作之中 | 第29-32页 |
2、陌生化理论—时尚潮流的指导者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参考书目 | 第37-3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