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导言第10-1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研究对象第11-13页
     ·江南第11-12页
     ·农村经济组织第12-13页
   ·研究综述第13-17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页
     ·研究思路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第18-23页
   ·江南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第18-21页
     ·经济作物面积增大,商品化程度提高第18-19页
     ·商品生产基地的增多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第19-21页
   ·江南农村农户及商人的需要第21-22页
     ·农户竞争意识增强第21页
     ·农户的商品供给与消费需求增大第21-22页
   ·便利的交通条件第22-23页
第三章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的概况第23-49页
   ·江南农村过去存留的经济组织第23-34页
     ·牙行第23-27页
     ·典当第27-29页
     ·合会第29-34页
   ·明清江南农村新建的经济组织第34-49页
     ·经济型乡族组织第34-37页
     ·会馆公所第37-42页
     ·善会善堂第42-45页
     ·商会第45-47页
     ·农会第47-49页
第四章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与明清社会第49-55页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与社会经济第49-50页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与政治第50-52页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与思想文化第52-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分析与结论第55-61页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的再认识第55页
   ·当代农村经济组织的历史反思第55-56页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对当前农村经济组织建构的借鉴和启迪第56-61页
     ·明清江南农村经济组织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启迪第57-59页
     ·加强政府的作用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附录:明清江南地区善会善堂设置情况第68-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落回生物碱成分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
下一篇:唐关中农业与长安城粮食供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