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导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自由贸易区 | 第11-12页 |
·关税同盟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基本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框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依据 | 第15-23页 |
·关税同盟理论 | 第15-20页 |
·关税同盟理论的静态效果 | 第15-17页 |
·关税同盟理论的动态效果 | 第17-20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20-23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 | 第20-21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 | 第21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1-23页 |
2 建立中韩FTA 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 | 第23-27页 |
·贸易引力模型概述 | 第23-24页 |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23页 |
·模型其他变量的引入与修正 | 第23-24页 |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24页 |
·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与求解 | 第25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3 建立中韩FTA 的经济效应 | 第27-36页 |
·建立中韩FTA 的两国整体福利效应 | 第27-28页 |
·建立中韩FTA 的投资和贸易效应 | 第28-30页 |
·FTA 协定将使韩国投资者更有动力到中国投资 | 第28-29页 |
·贸易创造效应将使两国形成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 第29-30页 |
·建立中韩FTA 的产业内贸易效应 | 第30-33页 |
·建立中韩FTA 对两国行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 第31-32页 |
·有利于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 | 第32-33页 |
·建立中韩FTA 有助于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 第33-34页 |
·建立中韩FTA 的消极效应 | 第34-36页 |
·经济发展差距导致合作进程不一致和效率降低 | 第34页 |
·中国的加工贸易受到影响 | 第34-35页 |
·两国的敏感产业会受到冲击 | 第35-36页 |
4 建立中韩FTA 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47页 |
·中韩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现状 | 第36-39页 |
·中韩贸易现状 | 第36-38页 |
·中韩投资现状 | 第38-39页 |
·有利条件 | 第39-44页 |
·理论上的支持 | 第39页 |
·中韩对建立两国FTA 的态度相当积极 | 第39-41页 |
·中韩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 第41-43页 |
·中韩两国地缘、人文和对外战略的要求 | 第43-44页 |
·中、韩两国政治外交关系发展良好 | 第44页 |
·制约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的因素 | 第44-47页 |
·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走低对中韩商品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 第44-45页 |
·中韩商品贸易不平衡的趋势还在加大 | 第45页 |
·两国之间存在许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第45-46页 |
·某些领域产品竞争激烈,产业分工朝“水平竞争”方向发展 | 第46-47页 |
5 建立中韩FTA 的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采取措施,缩减贸易逆差 | 第47页 |
·应要求韩国政府对中国贸易政策进行调整 | 第47页 |
·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 | 第47页 |
·加快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 第47页 |
·妥善解决中韩贸易摩擦问题 | 第47-48页 |
·改善条件,吸引韩资 | 第48页 |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第48页 |
·积极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 | 第48页 |
·改善法制环境和金融环境 | 第48页 |
·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