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言第9-10页
一、公民参与意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第10-16页
 (一) 公民参与意识的概念界定第10-12页
  1. 公民参与意识的含义第10-11页
  2. 公民参与的范围及类型第11-12页
 (二) 公民参与意识的理论依据第12-16页
  1.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第12-14页
  2. 近代西方参与民主理论第14-15页
  3. 现代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第15-16页
二、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的现状分析第16-22页
 (一) 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中的积极面第17-19页
  1. 大学生参与意识积极向上第17-18页
  2. 大学生参与意识趋向理性第18-19页
 (二) 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1. 大学生参与意识趋于功利化第19-20页
  2. 大学生参与意识缺乏主动性第20页
  3. 大学生参与意识呈现情绪性第20-21页
  4. 大学生参与意识凸显不平衡性第21-22页
三、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2-31页
 (一) 积极因素第23-26页
  1. 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第23-24页
  2. 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大学生参与意识的觉醒准备了物质基础第24-25页
  3.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学生参与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第25页
  4. 主导政治文化为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的觉醒奠定了思想基础第25-26页
 (二) 消极因素第26-31页
  1. 市场经济等价性、重利性的消极影响第26-27页
  2.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臣民意识第27-28页
  3. 学校对公民参与意识教育的缺失第28页
  4. 大学生自身特性的限制第28-31页
四、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问题的对策选择第31-45页
 (一) 国家要加强政治制度化建设第31-34页
  1. 增加公共事务的透明度,保证大学生的知情权第31-33页
  2. 保障参与渠道的畅通,维护大学生的言论自由第33-34页
  3. 建立公共管理沟通机制,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第34页
 (二) 社会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参与环境第34-38页
  1. 拓展大学生的参与渠道第34-36页
  2. 促进大学生社团建设第36-37页
  3. 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第37-38页
 (三)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公民参与的教育和引导第38-42页
  1. 转变学校管理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第38-39页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39-41页
  3. 促进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培植参与型校园文化第41-42页
 (四) 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42-45页
  1. 自觉确认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第42-44页
  2. 主动学习社会参与的路径、方法和技能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主要参考资料第46-49页
附: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调查统计表第49-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城校园文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内地、台湾、香港三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