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22页 |
·红景天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7-11页 |
·红景天的化学成分和药用功效 | 第7-9页 |
·大花红景天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红景天属植物的资源现状 | 第10-11页 |
·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 第11-14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发展 | 第11页 |
·植物细胞培养的研究发展 | 第11-12页 |
·红景天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研究 | 第12-14页 |
·红景天属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 | 第14-18页 |
·红景天属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物及药理学作用 | 第14页 |
·红景天甙和酪醇的代谢途径 | 第14-16页 |
·催化红景天甙生物合成及代谢中的关键酶 | 第16-18页 |
·次生代谢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 | 第18-21页 |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 第18页 |
·代谢组学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2 大花红景天植株不同部位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悬浮体系的建立 | 第22-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外植体表面灭菌 | 第22页 |
·培养条件 | 第22页 |
·大花红景天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2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体系的建立 | 第22-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大花红景天种子表面灭菌方法的确定 | 第23页 |
·不同激素组合对大花红景天植株不同部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3-24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体系的建立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3 大花红景天悬浮体系中与红景天甙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8-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细胞生物量变化 | 第29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PAL活性的变化情况 | 第29-30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多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细胞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PAL活性的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 第34-37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7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一个生长周期内多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4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内重要次生代谢物的分析 | 第40-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中红景天甙和酪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40-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大花红景天悬浮细胞颗粒中红景天甙和酪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42-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注释及说明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