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法官造法的含义 | 第10-17页 |
·国外法官造法的历史发展 | 第10-12页 |
·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官造法 | 第10-11页 |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造法 | 第11-12页 |
·法官造法的含义 | 第12-14页 |
·法官造法的意义 | 第14-17页 |
·法官造法有利于平衡立法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 第14-15页 |
·法官造法有助于法律的发展和完善 | 第15-17页 |
·法官造法是解决法律实施困境的途径 | 第17页 |
2 法官造法的途径 | 第17-26页 |
·法官造法的范围 | 第17-21页 |
·法官造法与法律解释 | 第18-19页 |
·法官造法与法律漏洞补充 | 第19-20页 |
·“超越法律”的法官造法 | 第20-21页 |
·法官造法的途径 | 第21-26页 |
·法律解释的方法 | 第21-22页 |
·法律漏洞补充的方法 | 第22-25页 |
·法律推理的方法 | 第25-26页 |
3 对我国法官造法的思考 | 第26-42页 |
·我国法官造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6-32页 |
·我国法官造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我国法官造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2页 |
·当前中国法官造法的形式 | 第32-34页 |
·发布司法解释 | 第32-33页 |
·创制司法“判例” | 第33-34页 |
·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造法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我国法官造法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我国法官造法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我国法官造法的效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完善我国法官造法的建议 | 第37-42页 |
·规范法官造法主体的范围,赋予各级法院法官相应的造法权力 | 第37-38页 |
·我国法官造法应当采取“判例化”的形式 | 第38-39页 |
·明确作为法官造法成果的“判例”的效力 | 第39页 |
·加强对法官造法的学理和社会监督 | 第39-41页 |
·改革现行法官错案追究制度,建立科学的法官司法问责机制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