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5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三、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四、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24-25页 |
第一章 民国初年中国职业指导的兴起 | 第25-60页 |
第一节 近代欧美职业指导的发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第25-36页 |
一、近代欧美职业指导发生的背景 | 第25-29页 |
二、近代欧美职业指导的发生 | 第29-34页 |
三、近代欧美职业指导与中国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及其对职业指导的需要 | 第36-47页 |
一、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 第36-38页 |
二、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内在需要 | 第38-42页 |
三、人才供给视角下的新式教育发展及其问题 | 第42-46页 |
四、清末民初的社会职业服务及其问题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民国初年中国职业指导的兴起 | 第47-60页 |
一、早期清华学校的职业指导活动 | 第47-54页 |
二、早期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职业指导活动 | 第54-60页 |
第二章 民间社团与职业指导的发展 | 第60-109页 |
第一节 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职业指导 | 第60-85页 |
一、发动与引领:1919-1927 | 第60-68页 |
二、倡导与参与:1927-1937 | 第68-77页 |
三、坚持与固守:1937-1949 | 第77-82页 |
四、民国时期中华职教社对职业指导发展的贡献 | 第82-85页 |
第二节 上海职业指导所研究 | 第85-100页 |
一、上海职业指导所的成立 | 第85-86页 |
二、上海职业指导所的活动规程与组织系统 | 第86-88页 |
三、上海职业指导所的活动 | 第88-94页 |
四、从上海职业指导所看民国时期各地职业指导所的发展特征 | 第94-100页 |
第三节 基督教青年会与职业指导 | 第100-109页 |
一、青年会职业指导活动的缘起 | 第100-101页 |
二、青年会职业指导活动概况 | 第101-106页 |
三、青年会职业指导活动的特征 | 第106-109页 |
第三章 国民政府与职业指导的发展 | 第109-146页 |
第一节 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指导的提倡与实践 | 第109-130页 |
一、20 年代末30 年代初职业指导的提倡及实践 | 第109-112页 |
二、1933 年以后教育部职业指导办法的制定及实施 | 第112-123页 |
三、1937 年以后职业指导方面活动的继续和变化 | 第123-128页 |
四、教育行政部门关注职业指导的视角 | 第128-130页 |
第二节 其它部门对职业指导的关注及其视角 | 第130-138页 |
一、抗战前其它部门对职业指导的关注和实践 | 第130-132页 |
二、实业部、立法院职业介绍立法中的职业指导 | 第132-133页 |
三、40 年代社会部职业介绍所的职业指导活动 | 第133-137页 |
四、基于民众失业问题解决视角下的职业指导 | 第137-138页 |
第三节 国民政府教育统制政策对青年择业的导向作用 | 第138-146页 |
一、30、40 年代高校招生统制政策及其对学生择科的影响 | 第138-143页 |
二、抗战中国民政府奖学金政策对于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 第143-146页 |
第四章 各级学校中的职业指导 | 第146-177页 |
第一节 初等学校中的职业指导 | 第146-155页 |
一、对小学职业指导关注的开始 | 第146-148页 |
二、民国时期小学职业指导活动举要 | 第148-154页 |
三、民国时期小学职业指导的地位与特征 | 第154-155页 |
第二节 中等学校中的职业指导 | 第155-166页 |
一、民国时期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践 | 第155-164页 |
二、民国时期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特殊地位 | 第164-166页 |
第三节 高等学校中的职业指导 | 第166-177页 |
一、30 年代中期以前的高校职业指导 | 第166-170页 |
二、30 年代中期毕业生就业请愿活动与高校职业指导的新变化 | 第170-174页 |
三、民国时期高校职业指导的特征 | 第174-177页 |
第五章 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综合分析 | 第177-216页 |
第一节 职业指导的形式、内容与组织形态 | 第177-189页 |
一、从简单到多样:职业指导实施形式的嬗变 | 第177-182页 |
二、从纯粹到泛化和异化:职业指导实施内容的嬗变 | 第182-185页 |
三、从内部设置到走向社会:职业指导组织形态的嬗变 | 第185-189页 |
第二节 职业指导中的政府、社团与学校 | 第189-201页 |
一、应然与实然:政府、社团与学校在职业指导中的角色 | 第189-194页 |
二、职业指导中政府、社团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 第194-201页 |
第三节 职业指导的成效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1-216页 |
一、人们对职业指导的期望与其实际成效之间的差距 | 第201-204页 |
二、影响职业指导实施成效的因素之分析 | 第204-216页 |
余论: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启示 | 第216-219页 |
参考文献 | 第219-227页 |
附录 | 第227-2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233-234页 |
后记 | 第234-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