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构建与完善的基础——我国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22页 |
第一节 我国强制清算的定位及特征 | 第13-16页 |
一、我国强制清算的定位 | 第13-15页 |
二、我国强制清算的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我国强制清算制度的立法与司法 | 第16-22页 |
一、我国05 年《公司法》及之前的立法考察 | 第16-19页 |
二、《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中强制清算规则的解读 | 第19-20页 |
三、我国强制清算现行立法、司法规则的不足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比较法上的切入——境外特别清算制度的借鉴 | 第22-32页 |
第一节 特别清算制度的境外立法现状考察 | 第22-26页 |
一、特别清算制度立法概况 | 第22-24页 |
二、日本特别清算制度 | 第24-25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特别清算制度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借鉴境外特别清算制度的理由 | 第26-28页 |
一、弥补我国强制清算制度的不足 | 第26页 |
二、更好的实现公司清算制度价值 | 第26-27页 |
三、符合我国实践需要和立法趋势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借鉴境外特别清算制度的几个问题 | 第28-32页 |
一、术语是否需要变更及其理由 | 第28-29页 |
二、全盘引入还是借鉴相关规范 | 第29-30页 |
三、归于公司法还是破产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我国公司强制清算的制度价值与法律规则 | 第32-50页 |
第一节 我国强制清算的制度价值 | 第32-35页 |
一、有效打破清算僵局 | 第32-33页 |
二、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等相关主体的权益 | 第33页 |
三、债权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 | 第33-34页 |
四、提高经济效率,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 第34页 |
五、公正与公平原则的体现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强制清算程序的启动 | 第35-42页 |
一、申请主体 | 第35-37页 |
二、启动主体 | 第37-39页 |
三、启动事由 | 第39-42页 |
第三节 强制清算程序的运行 | 第42-46页 |
一、强制清算组成员的产生及职责 | 第42-43页 |
二、增设债权人会议 | 第43-45页 |
三、加强法院监督权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强制清算程序的终结 | 第46-50页 |
一、债权人获得足额清偿 | 第46页 |
二、达成协定并顺利实行 | 第46-48页 |
三、协定不成转入破产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