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创新点 | 第15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 ·区位理论 | 第16-17页 |
| ·国际贸易理论 | 第17页 |
|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 ·综合优势理论 | 第19页 |
|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相关概念及内涵特征 | 第19-25页 |
| ·投资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 第19-20页 |
| ·竞争力的概念 | 第20-21页 |
|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 第21-22页 |
|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 第22-23页 |
|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构成要素 | 第23-25页 |
| ·常用的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25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25-26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6-27页 |
| ·因子分析法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 | 第28-36页 |
|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影响因子 | 第28-29页 |
|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测度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 ·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 | 第30-32页 |
| ·指标分析与说明 | 第32-34页 |
| ·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标分析 | 第32页 |
| ·经济环境竞争力指标分析 | 第32-33页 |
| ·社会环境竞争力指标分析 | 第33-34页 |
| ·样本的选取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子系统竞争力评价 | 第36-56页 |
| ·中原经济区概况 | 第36-42页 |
| ·城市资源与区位概况 | 第36-39页 |
| ·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现状 | 第39-42页 |
| ·主成分投影法评价模型 | 第42-44页 |
| ·主成分投影法基本原理 | 第42页 |
| ·基于主成分投影法的子系统竞争力评价模型 | 第42-44页 |
| ·评价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48页 |
| ·属性层次模型(AHM) | 第45-47页 |
| ·熵权法 | 第47-48页 |
| ·城市投资环境子系统竞争力评价 | 第48-55页 |
| ·基础设施竞争力 | 第48-51页 |
| ·经济环境竞争力 | 第51-53页 |
| ·社会环境竞争力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聚类分析 | 第56-69页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降维 | 第56-60页 |
| ·主成分分析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运算步骤 | 第57-59页 |
| ·应用主成分分析降维 | 第59-60页 |
| ·中原经济城市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 第60-68页 |
|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60页 |
| ·聚类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60-61页 |
| ·未确知聚类概念 | 第61-62页 |
| ·未确知均值聚类原理及算法 | 第62-66页 |
| ·基于未确知C 均值聚类的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分析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提升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第69-74页 |
| ·提升中原经济区各类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 | 第69-71页 |
| ·提升第一类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 | 第69-70页 |
| ·提升第二类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 | 第70页 |
| ·提升第三类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 | 第70-71页 |
| ·提升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总体对策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录 | 第79-87页 |
| 作者简介 | 第87-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