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 ·水稻遗传转化方法评述 | 第14-17页 |
| ·直接转化方法 | 第14-17页 |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7页 |
| ·农杆菌及其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原理 | 第17-18页 |
|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研究的回顾 | 第18页 |
| ·农杆菌的摸索阶段 | 第18页 |
| ·农杆菌的技术突破和成熟阶段 | 第18页 |
| ·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18-24页 |
| ·转基因受体的影响 | 第19-21页 |
| ·水稻基因型 | 第21页 |
| ·农杆菌菌株和质粒载体 | 第21页 |
| ·vir 基因的诱导 | 第21-22页 |
| ·农杆菌侵染方式农杆菌菌液浓度 | 第22-23页 |
| ·共培养条件 | 第23页 |
| ·筛选标记基因以及筛选剂的选择 | 第23-24页 |
| ·遗传转化方法在水稻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 第24-29页 |
| ·抗病性改良 | 第24-26页 |
| ·抗虫性改良 | 第26-27页 |
| ·抗逆性改良 | 第27-28页 |
| ·品质性状的改良 | 第28-2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9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供试水稻品种 | 第30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30-31页 |
| ·主要药品 | 第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6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全过程[115] | 第31-32页 |
| ·水稻转化频率的计算 | 第32页 |
| ·水稻叶片DNA 提取 | 第32-33页 |
| ·小量提取质粒DNA(碱裂解法) | 第33-34页 |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4-35页 |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电激法转化 | 第35-36页 |
| ·试验设计 | 第36-39页 |
| ·水稻转化受体的选择 | 第36页 |
| ·农杆菌对水稻愈伤组织转化的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 ·组织培养褐变处理 | 第37页 |
| ·转化子的筛选和植株再生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55页 |
| ·转化前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 ·外植体对水稻转化频率的影响 | 第39页 |
| ·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对转化频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转化过程中的实验结果 | 第40-47页 |
| ·农杆菌培养方式改变对对水稻转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农杆菌侵染方式对水稻转化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是否添加AS 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共培养基pH 值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 ·转化后的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 ·抗氧化剂对水稻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干燥处理对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不同筛选方式对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9页 |
| ·不同的碳源对水稻转化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抗性愈伤筛选时间对分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优化后的农杆菌转化体系 | 第51-55页 |
| ·优化后的明恢86 体系 | 第51-52页 |
| ·新旧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对比 | 第52页 |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52-53页 |
| ·电激法将质粒pGUSAJ4 导入三种农杆菌中 | 第53页 |
| ·三种农杆菌株对水稻愈伤组织转化频率的比较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5-60页 |
| ·农杆菌菌株和载体对转化频率的的影响 | 第55页 |
| ·转化受体类型及生理状态对转化频率的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56页 |
| ·共培养时几个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 ·酚类化合物 | 第56-57页 |
| ·农杆菌菌液浓度 | 第57页 |
| ·侵染方式 | 第57页 |
| ·共培养温度 | 第57页 |
| ·共培养PH | 第57-58页 |
| ·关于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 | 第58页 |
| ·碳源对水稻转化的影响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 图版1: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胚性愈伤获得完整植株 | 第70-73页 |
| 附录1: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所用基本培养基配方 | 第73-78页 |
| 附录2:实验结果数据 | 第78-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