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

碾压混凝土在高等级公路水泥路面基层中的路用性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4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0-13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6页
     ·配合比设计第14-15页
     ·工作性研究第15-16页
     ·强度特性研究第16页
     ·耐久性研究第16页
     ·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第16页
   ·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法第17-28页
   ·原材料性能第17-21页
     ·水泥第17页
     ·粉煤灰第17-18页
     ·细集料第18-19页
     ·粗集料第19-20页
     ·外加剂第20-21页
     ·拌和水第21页
   ·试验方法第21-27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试验第21-24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强度试验第24-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层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28-36页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第28-30页
     ·设计要求第28页
     ·设计原理第28-29页
     ·设计方法简介第29-30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30-32页
     ·设计方法第30-31页
     ·设计步骤第31-32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32-35页
     ·配合比试验方案第32-33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3-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层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第36-49页
   ·碾压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分析第36-39页
     ·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方程第36-37页
     ·碾压混凝土拌合物流变参数τ0 和η的含义第37-38页
     ·碾压混凝土的流变机理第38-39页
   ·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第39-40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影响因素分析第40-48页
     ·水泥浆数量第41-42页
     ·砂浆数量第42-43页
     ·水灰比第43-44页
     ·砂率第44-45页
     ·骨料特性第45-46页
     ·粉煤灰第46-47页
     ·温度及搁置时间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碾压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灰关联熵分析第49-55页
   ·灰关联熵分析法第49-51页
     ·灰关联系数第49-50页
     ·灰熵第50页
     ·灰关联熵与灰熵关联度第50页
     ·灰熵关联分析的基本步骤第50-51页
   ·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灰关联熵分析第51-54页
     ·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灰关联熵分析第51-52页
     ·碾压混凝土抗折强度的灰关联熵分析第52-53页
     ·结果处理及分析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基层碾压混凝土的耐久性第55-65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的收缩性第55-58页
     ·干燥收缩第55页
     ·化学收缩第55-56页
     ·自收缩第56-57页
     ·塑性收缩第57页
     ·碳化收缩第57-58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的渗透性第58-59页
   ·碾压混凝土基层的水稳定性第59-61页
     ·水稳定性试验第59-60页
     ·水稳定性试验数据及其分析第60-61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第61-64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冻融开裂机理第61页
     ·基层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第61-63页
     ·抗冻性试验数据及分析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七章 基层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第65-75页
   ·原材料质量控制第65-69页
     ·水泥第65页
     ·粗集料第65-66页
     ·细集料第66-68页
     ·粉煤灰第68页
     ·水第68页
     ·外加剂第68页
     ·碾压混凝土集料级配范围第68-69页
   ·施工质量控制第69-73页
     ·拌和第69-70页
     ·运输第70-71页
     ·摊铺第71页
     ·碾压第71-72页
     ·接缝第72-73页
     ·养生第73页
   ·施工控制要点第73-74页
     ·含水量和温度第73-74页
     ·压实度第74页
     ·稠度第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不足与进一步研究设想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下一篇:片石混凝土在黔江区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