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2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问题的产生 | 第16-1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当代体育馆被动式节能研究的现状 | 第20-24页 |
·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21-23页 |
·当前研究方法和本文研究的立足点 | 第23-24页 |
·研究范围限定与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方案 | 第28-29页 |
·研究框架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场地的协同机制及设计策略 | 第30-47页 |
·宏观风环境与场地设计的关系 | 第30-31页 |
·宏观风环境 | 第30页 |
·体育馆场地 | 第30-31页 |
·总体布局与主导风向的协同机制及设计策略 | 第31-40页 |
·总体布局与夏季主导季风的协同机制及设计策略 | 第31-33页 |
·总体布局与山地风的协同机制及设计策略 | 第33-36页 |
·总体布局与水陆风(海陆风)的协同机制及设计策略 | 第36-40页 |
·环境要素的设计策略 | 第40-46页 |
·地形设计策略 | 第40-42页 |
·绿化设计策略 | 第42-44页 |
·水体设计策略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形体的协同机制 | 第47-111页 |
·建立形体分析模型 | 第47-52页 |
·建立CAD 形体分析模型 | 第47-49页 |
·建立群体CAD 模型 | 第49-50页 |
·模拟分析软件的选择和气体流动基本方程 | 第50页 |
·气体流动的边界条件与网格 | 第50-51页 |
·模拟计算取点 | 第51-52页 |
·形体模型一、模型二和模型四的对比分析 | 第52-62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52-59页 |
·中轴线剖截面风压、风速比较 | 第59-60页 |
·比较结果 | 第60-62页 |
·形体模型一、模型三和模型四的对比分析 | 第62-71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62-69页 |
·中轴线剖截面压力、风速比较 | 第69页 |
·比较结果 | 第69-71页 |
·形体模型三和模型五的对比分析 | 第71-80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71-77页 |
·中轴线剖截面压力、风速比较 | 第77-78页 |
·比较结果 | 第78-80页 |
·模型三正吹反吹对比分析 | 第80-89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80-86页 |
·中轴线剖截面压力、风速比较 | 第86-87页 |
·比较结果 | 第87-89页 |
·群体形体组合模式的模拟分析 | 第89-98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89-95页 |
·中轴线剖截面压力、风速比较 | 第95-96页 |
·比较结果 | 第96-98页 |
·群体建筑平面布局反吹分析 | 第98-107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98-104页 |
·中轴线剖截面压力、风速比较 | 第104-105页 |
·比较结果 | 第105-107页 |
·通风效能提高与热舒适度、节能、空气质量改善的关系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1页 |
第四章 形体设计策略 | 第111-134页 |
·立面非对称的形体设计策略 | 第111-124页 |
·倾斜放置 | 第111-116页 |
·节点调整 | 第116-118页 |
·形体剪裁 | 第118-120页 |
·排列组合 | 第120-124页 |
·平面非对称的形体设计策略 | 第124-126页 |
·形体剪裁 | 第124-125页 |
·排列组合 | 第125-126页 |
·屋面出檐的形体设计策略 | 第126-131页 |
·受压结构体系的出檐 | 第126-127页 |
·受拉结构体系的出檐 | 第127-129页 |
·受弯结构体系的出檐 | 第129-130页 |
·附加结构体系的出檐 | 第130-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4页 |
第五章 空间协同机制 | 第134-188页 |
·建立室内空间CAD 试验模型 | 第134-137页 |
·建立CAD 空间模型 | 第134-137页 |
·模拟计算的取点 | 第137页 |
·空间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对比分析 | 第137-150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138-145页 |
·中轴线剖截面风压、风速比较 | 第145-146页 |
·距中轴线15 米剖截面风压、风速比较 | 第146页 |
·比较结果 | 第146-150页 |
·模型二、模型三和模型四的对比分析 | 第150-157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150-155页 |
·中轴线剖截面风压、风速比较 | 第155页 |
·比较结果 | 第155-157页 |
·模型五正吹、反吹的对比分析 | 第157-164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157-162页 |
·中轴线剖截面压力、风速比较 | 第162页 |
·比较结果 | 第162-164页 |
·模型五和模型六的对比分析 | 第164-171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164-169页 |
·中轴线剖截面压力、风速比较 | 第169页 |
·比较结果 | 第169-171页 |
·模型六和模型七的对比分析 | 第171-178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171-176页 |
·中轴线剖截面压力、风速比较 | 第176页 |
·比较结果 | 第176-178页 |
·模型五、模型八和模型九的对比分析 | 第178-185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178-183页 |
·比较结果 | 第183-185页 |
·通风效能提高与热舒适度、节能、空气质量改善的关系 | 第185-186页 |
·本章小结 | 第186-188页 |
第六章 空间设计策略 | 第188-207页 |
·平面空间设计策略 | 第188-196页 |
·观众席围合方式与比赛大厅通风 | 第188-194页 |
·体育馆的空间联通 | 第194-195页 |
·附属空间的隐藏 | 第195-196页 |
·剖面空间设计策略 | 第196-201页 |
·架空楼座看台模式 | 第196-198页 |
·整体架空模式 | 第198页 |
·整体看台的下沉 | 第198-199页 |
·辅助功能空间开放 | 第199-200页 |
·辅助功能空间隐藏 | 第200页 |
·纵向交通流线设计 | 第200-201页 |
·空间尺度设计策略 | 第201-204页 |
·弹性看台手法 | 第202-203页 |
·调整体育馆方位 | 第203-204页 |
·辅助空间设计策略 | 第204页 |
·本章小结 | 第204-207页 |
第七章 基于风压通风模拟的界面研究 | 第207-240页 |
·建立非对称形态的界面CAD 模型 | 第207-209页 |
·非对称的界面CAD 模型 | 第207-208页 |
·对称的界面CAD 模型 | 第208-209页 |
·模型一、模型二和模型三的对比分析 | 第209-219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209-216页 |
·中轴线剖截面风压、风速比较 | 第216-217页 |
·比较结果 | 第217-219页 |
·均衡形态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对比分析 | 第219-228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219-225页 |
·中轴线剖截面风压、风速比较 | 第225-226页 |
·比较结果 | 第226-228页 |
·均衡形态模型三和模型四的对比分析 | 第228-239页 |
·中轴线各水平截面的风压、风速比较 | 第228-236页 |
·中轴线剖截面风压、风速比较 | 第236-237页 |
·比较结果 | 第237-239页 |
·本章小结 | 第239-240页 |
第八章 界面设计策略 | 第240-260页 |
·侧界面设计策略 | 第240-252页 |
·迎风、背风界面的基本形态与构造方式 | 第240-247页 |
·顺风界面的基本形态与构造方式 | 第247-250页 |
·开窗方式 | 第250-252页 |
·顶界面的设计策略 | 第252-256页 |
·折线式顶界面构造方式 | 第252-253页 |
·可整体开闭顶界面 | 第253-256页 |
·自然通风界面的开闭与控制技术的综合利用 | 第256-257页 |
·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 第256页 |
·人机结合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 第256页 |
·无人参与的自主控制系统 | 第256-257页 |
·对应不利风环境影响的方法 | 第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257-260页 |
第九章 已建成体育馆的验证 | 第260-280页 |
·重庆工学院体育馆对比分析 | 第260-270页 |
·建立重庆工学院体育馆模型、对比模型 | 第260-261页 |
·风压、风速对比分析 | 第261-269页 |
·通风效能提高与热舒适度、节能、空气质量改善的关系 | 第269-270页 |
·广东药学院体育馆对比分析 | 第270-278页 |
·建立广药体育馆模型、对比模型 | 第270-271页 |
·风压、风速对比分析 | 第271-277页 |
·通风效能提高与热舒适度、节能、空气质量改善的关系 | 第277-278页 |
·本章小结 | 第278-280页 |
结论 | 第280-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285-2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89-292页 |
致谢 | 第292-293页 |
附表 | 第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