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成龄红枣微灌技术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红枣概况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4页 |
·红枣概况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微灌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微灌简述 | 第14-17页 |
·国内外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微灌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干旱区红枣耗水特性、适宜水分指标试验研究 | 第21-3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21页 |
·田间管网 | 第21-22页 |
·试验方案 | 第22-23页 |
·田间观测方法 | 第23页 |
·成龄红枣微灌条件下的耗水特性研究 | 第23-25页 |
·成龄红枣主要生育期的适宜水分指标研究 | 第25-31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成龄红枣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成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6-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干旱区红枣微灌技术灌水方式对比试验研究 | 第32-48页 |
·不同灌水方式的对比试验布置 | 第32-33页 |
·处理设计 | 第32页 |
·不同微灌技术及布置方式 | 第32-33页 |
·红枣各生理期灌水定额 | 第33页 |
·不同指标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生理性状 | 第33-35页 |
·根系分布 | 第35页 |
·水分入渗状况 | 第35-36页 |
·其它性状指标 | 第36-37页 |
·产量及单果重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用模糊数学理论分析 | 第39-47页 |
·模糊可靠度 | 第39页 |
·建立在模糊数学基础上的综合评估方法 | 第39-40页 |
·模糊数学相对优属度综合评判模型 | 第40-41页 |
·干旱区红枣微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第41-45页 |
·干旱区红枣微灌方式模糊综合评判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干旱区红枣微灌灌溉制度的研究 | 第48-57页 |
·灌溉制度的定义 | 第48页 |
·干旱区红枣微灌灌溉制度的确定 | 第48-56页 |
·需水量与耗水量 | 第48页 |
·水量平衡计算 | 第48-49页 |
·土壤水吸力测定 | 第49-52页 |
·成龄红枣微灌的适宜灌溉制度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