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 ·煤炭直接液化发展历史及煤液化工艺 | 第10-14页 |
| ·煤炭直接液化发展历史 | 第10页 |
| ·煤炭直接液化典型工艺 | 第10-14页 |
| ·煤炭直接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4-18页 |
| ·煤的种类及性质 | 第14-15页 |
| ·催化剂 | 第15-16页 |
| ·溶剂 | 第16-17页 |
| ·反应温度和时间 | 第17-18页 |
| ·气氛 | 第18页 |
| ·煤炭直接液化动力学及机理研究概况 | 第18-27页 |
| ·煤炭直接液化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 ·煤炭直接液化机理研究概况 | 第23-27页 |
| ·选题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8-36页 |
| ·原料 | 第28-29页 |
| ·实验设备及操作步骤 | 第29-31页 |
| ·实验设备 | 第29页 |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29-30页 |
| ·产品的分离 | 第30-31页 |
| ·产物收率计算 | 第31-35页 |
| ·氢耗量 | 第31-32页 |
| ·气体产品收率 | 第32-33页 |
| ·水分分析与计算 | 第33-34页 |
| ·油收率 | 第34页 |
| ·沥青烯收率 | 第34页 |
| ·前沥青烯收率 | 第34页 |
| ·煤炭未转化率 | 第34-35页 |
| ·转化率 | 第35页 |
| ·表征 | 第35-36页 |
| 3 工艺条件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36-50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 ·胜利褐煤的热解 | 第37-38页 |
| ·搅拌速率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38页 |
| ·反应温度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38-40页 |
| ·压力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40-42页 |
| ·氢初压 | 第40-41页 |
| ·反应总压 | 第41-42页 |
| ·催化剂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42-44页 |
| ·催化剂负载量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42-43页 |
| ·主催化剂Fe,助催化剂S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43-44页 |
| ·溶煤比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44-45页 |
| ·液化气氛对胜利褐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45-47页 |
| ·氮气 | 第45-46页 |
| ·氢气、甲烷混合气氛 | 第46-47页 |
| ·液化产品分析 | 第47-49页 |
| ·液化气体分析 | 第47-48页 |
| ·液化残渣及原煤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胜利褐煤直接液化动力学 | 第50-58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 ·液化时间对神华煤液化的影响规律 | 第51-52页 |
| ·恒温阶段动力学研究 | 第52-57页 |
| ·动力学模型的初步建立 | 第53-55页 |
| ·模型修正及参数计算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胜利褐煤半焦以及胜利与神华配煤直接液化 | 第58-69页 |
| ·胜利褐煤半焦液化 | 第58-62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 ·四种半焦的TG分析 | 第59-60页 |
| ·液化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 ·胜利褐煤与神华次烟煤的配煤液化 | 第62-66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62页 |
| ·胜利褐煤,神华次烟煤的热解 | 第62-63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 ·配煤比的影响 | 第64-65页 |
| ·配煤液化分析 | 第65-66页 |
| ·纳米铁催化剂催化性能考察 | 第66-68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实验部分 | 第66页 |
| ·实验结果比较与讨论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