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鸳鸯蝴蝶派与现代传媒的共生与互动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鸳蝴派与现代传媒的共生 | 第10-14页 |
第二节 鸳蝴派与现代传媒的互动 | 第14-19页 |
一、现代传媒对鸳蝴派创作的影响 | 第15-17页 |
二、鸳蝴派推动现代传媒的发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现代传媒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观念的影响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现代传媒影响下的鸳蝴派文学观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从传媒文化角度反思鸳蝴派的文学观 | 第22-27页 |
第三章 现代传媒制约下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生产 | 第27-35页 |
第一节 职业作家的文学生产 | 第27-30页 |
一、职业作家的产生 | 第27-28页 |
二、稿酬制度的建立 | 第28-29页 |
三、媒介形式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报刊传播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文学文本的传受互动 | 第31-35页 |
一、受众在文学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 第31-33页 |
二、鸳蝴派的受众群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现代传媒视野下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价值 | 第35-46页 |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文学价值的传统评价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现代传媒视野下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价值 | 第36-46页 |
一、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批判价值 | 第37-39页 |
二、满足读者的娱乐需求,促进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 | 第39-40页 |
三、繁荣了文学市场,探索了新的文学生产机制 | 第40-41页 |
四、促进文学普及,推动文学话语权由精英向大众转变 | 第41-42页 |
五、扩大了通俗文学影响,为当代大众文化生产提供借鉴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