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一) 电视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台湾综艺节目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引言 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况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综艺节目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台湾综艺节目的雏形阶段(六十到七十年代)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台湾综艺节目繁荣时期(八十年代) | 第24-26页 |
第四节 台湾综艺的"众议"阶段(九十年代至今) | 第26-28页 |
第一章 从五灯奖到超级星光大道 | 第28-54页 |
第一节 剧场、竞技场 | 第29-34页 |
第二节 明星化还是平民化? | 第34-44页 |
第三节 "毒舌"策略,还是"温情"策略? | 第44-50页 |
第四节 节目创新 | 第50-54页 |
第二章 一个快乐的大众文本的生产和消费——吴宗宪和他的电视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 第54-76页 |
第一节 简单快乐的游戏 | 第54-57页 |
第二节 "发电机"和"奇观化" | 第57-61页 |
第三节 相关性原则 | 第61-64页 |
第四节 主持人吴宗宪 | 第64-72页 |
第五节 游戏节目 | 第72-76页 |
第三章 隐私会客厅——综艺谈话节目的策略和图谋 | 第76-98页 |
第一节 隐私会客厅 | 第77-81页 |
第二节 去假求真,文化消费的"选择权" | 第81-86页 |
第三节 娱乐到"底",感官欲望的"接近权" | 第86-90页 |
第四节 降尊为俗,颠覆心理的"话语权" | 第90-94页 |
第五节 原则和规律 | 第94-98页 |
第四章 闷,乱讲,穷开心?——政治模仿秀的声音、表情和社会性姿态 | 第98-122页 |
第一节 从《2100全民开讲》到《2100全民乱讲》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政治模仿秀的各种表情 | 第103-111页 |
第三节 大创意的政治模仿秀 | 第111-116页 |
第四节 后现代文本 | 第116-122页 |
第五章 逼仄空间的收视焦虑 | 第122-144页 |
第一节 恶质化的节目和松动的防火墙 | 第123-128页 |
第二节 长驱直入的日本电视 | 第128-138页 |
第三节 逼仄空间的生存焦虑 | 第138-144页 |
第六章:台湾综艺节目的文化特质和对大陆的影响 | 第144-166页 |
第一节 娱乐超市 | 第145-149页 |
第二节 文化特质 | 第149-157页 |
第三节 台湾综艺节目对大陆的影响 | 第157-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180页 |
个人简历 | 第180-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