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损伤结构动力分析及其识别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损伤识别研究的工程背景 | 第9-12页 |
·工程中的损伤识别问题 | 第9-10页 |
·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的应用 | 第10页 |
·传统损伤检测方法及其局限性 | 第10-12页 |
·损伤识别问题的理论背景 | 第12-14页 |
·逆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 第12-13页 |
·研究损伤识别问题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结构损失识别方法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4-20页 |
·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 | 第14-15页 |
·损伤识别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测试信息 | 第19-20页 |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基金支持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多裂缝梁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23-58页 |
·概述 | 第23页 |
·裂缝基本模型 | 第23-26页 |
·弥散裂缝模型 | 第23-24页 |
·精细网格模型 | 第24页 |
·弹簧模型 | 第24-25页 |
·连续模型 | 第25-26页 |
·多裂缝梁的特征方程 | 第26-30页 |
·单裂缝梁分析 | 第30-37页 |
·特征方程 | 第30-33页 |
·数值算例与讨论 | 第33-37页 |
·多裂缝梁数值分析 | 第37-48页 |
·简支梁分析 | 第37-41页 |
·悬臂梁分析 | 第41-45页 |
·两端固支梁分析 | 第45-48页 |
·计算裂缝梁固有基频率的近似方法 | 第48-56页 |
·基频近似计算 | 第48-49页 |
·简支梁分析 | 第49-52页 |
·悬臂梁分析 | 第52-53页 |
·两端固支梁分析 | 第53-55页 |
·数值模拟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基于能量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58-78页 |
·引言 | 第58页 |
·裂缝识别算式 | 第58-63页 |
·数值算例 | 第63-76页 |
·简支梁分析 | 第63-69页 |
·悬臂梁分析 | 第69-71页 |
·两端固支梁分析 | 第71-74页 |
·连续梁分析 | 第74-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结构损伤识别的有限元方法 | 第78-98页 |
·引言 | 第78页 |
·损伤梁运动方程的有限元列式 | 第78-80页 |
·结构损伤的灵敏度矩阵 | 第80-82页 |
·裂缝损伤梁的能量平衡关系 | 第82-83页 |
·损伤识别算式 | 第83-86页 |
·算法验证 | 第86-96页 |
·简支梁数值算例 | 第86-88页 |
·悬臂梁数值算例 | 第88-89页 |
·两端固支梁数值算例 | 第89-91页 |
·连续梁数值算例 | 第91-92页 |
·框架结构数值算例 | 第92-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混凝土简支梁高温后的损伤试验研究 | 第98-117页 |
·引言 | 第98页 |
·试件设计与试验装置 | 第98-102页 |
·试件设计 | 第98-99页 |
·试验装置 | 第99-101页 |
·混凝土扁梁高温下试验 | 第101-102页 |
·模态测试过程及产生的误差 | 第102-103页 |
·实验模态分析 | 第102页 |
·模态测试过程中的误差因素 | 第102-103页 |
·混凝土梁高温前后的模态测试 | 第103-108页 |
·试验模型 | 第103页 |
·试验设备 | 第103-104页 |
·试验内容 | 第104页 |
·试验结果 | 第104-108页 |
·模态参数识别 | 第108-116页 |
·频响函数计算的基本公式 | 第108-109页 |
·测量噪声对频响函数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振型的识别 | 第112-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高温后梁结构的裂缝识别 | 第117-126页 |
·概述 | 第117-118页 |
·温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118-125页 |
·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温度变化对简支梁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高温后简支梁裂缝识别 | 第121-1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4-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