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金、银的性质与应用 | 第10-12页 |
| ·金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 ·银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1-12页 |
| ·金、银矿提取的现代方法介绍 | 第12-17页 |
| ·常规氰化法 | 第13页 |
| ·难处理精矿的中温中压预处理-氰化工艺 | 第13-16页 |
| ·难处理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氰化工艺 | 第16-17页 |
| ·氰化尾渣的综合利用 | 第17-18页 |
| ·铜精矿的湿法冶金 | 第18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中温中压—酸浸预处理技术在氰化浸出中的研究 | 第20-41页 |
| ·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 ·催化氧化化学过程 | 第21-22页 |
| ·FeS_2溶解过程的电位-pH | 第22页 |
| ·表面活性剂作用 | 第22-23页 |
| ·试验原料及工艺流程 | 第23-26页 |
| ·含砷金精矿物料特征 | 第23-24页 |
| ·含砷银精矿物料特征 | 第24-25页 |
| ·试验的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 ·实验 | 第26页 |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6页 |
| ·试剂与装置、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 ·中温中压酸浸-氧化试验 | 第26-27页 |
| ·中温中压酸浸-脱硫氰化 | 第2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混合精矿生物氧化-氰化提金新工艺研究 | 第41-53页 |
| ·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42-44页 |
| ·试验原料及工艺流程 | 第44-46页 |
| ·原料性质 | 第44-46页 |
| ·主要的工艺流程 | 第46页 |
| ·实验 | 第46-48页 |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47页 |
| ·试剂及设备、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氰化尾渣综合回收新工艺研究 | 第53-66页 |
| ·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53-55页 |
| ·试验原料及工艺流程 | 第55页 |
| ·实验 | 第55-57页 |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55-57页 |
| ·试剂、设备、分析方法 | 第57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金翅岭铜精矿直接湿法提取金属铜的研究 | 第66-81页 |
| ·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66-68页 |
| ·酸浸的基本原理 | 第66-67页 |
| ·萃取的基本原理 | 第67-68页 |
| ·铜电积基本原理 | 第68页 |
| ·试验原料及工艺流程 | 第68-71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80页 |
| ·铜精矿直接浸出 | 第71-73页 |
| ·萃取 | 第73-77页 |
| ·铜电积 | 第77-78页 |
| ·七水硫酸锌的制备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论文目录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