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从美国宪法第三条切入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7页
导论第17-69页
 一、本文缘起第17-25页
 二、研究目的第25-27页
 三、研究范围第27页
 四、中文研究现状第27-31页
 五、英文研究成果第31-42页
 六、本文重要英文法律词汇中译及论述第42-62页
 七、结构及内容简介第62-64页
 八、创新与不足之处第64-65页
 九、其它说明第65-69页
第一章 宪法中案件界定概述第69-111页
 第一节 案件与争议说明第70-84页
  一、案件第72-78页
  二、争议第78-80页
  三、案件与争议认定标准第80-84页
 第二节 美国宪法对最高法院案件管辖规定第84-93页
  一、宪法规定最高法院管辖权限第85-89页
  二、《联邦党人文集》的论证第89-93页
 第三节 最高法院管辖权限现状第93-105页
  一、案件进入最高法院路径第93-95页
  二、各种路径运行情况第95-98页
  三、最高法院对调卷令路径的观点述评第98-101页
  四、最高法院对调卷令申诉状处理方式第101-104页
  五、反思调卷令受案途径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最高法院角色定位第105-111页
第二章 诉基之一:伤害第111-158页
 第一节 诉基概况第112-123页
  一、诉基原则制度功用第113-116页
  二、诉基原则组成要素第116-117页
  三、诉基原则核心要素及其变化第117-120页
  四、诉基与司法审查第120-123页
 第二节 伤害第123-143页
  一、个人伤害第124-136页
  二、个人伤害类型与程度第136-143页
 第三节 反思事实上伤害第143-156页
  一、事实上伤害作为核心要素的地位依然坚挺第143页
  二、心智与感觉:事实上伤害遭遇最强烈批评第143-149页
  三、对事实上损害标准批评的评述第149-156页
 本章小结:诉基核心是伤害第156-158页
第三章 诉基之二:因果关系和可弥补性第158-214页
 第一节 因果关系与可弥补性第158-175页
  一、有关因果关系和可弥补性的重要判例第159-163页
  二、因果关系与可弥补性赞成与批评意见第163-168页
  三、因果关系与可弥补性本真问题第168-175页
 第二节 审慎性诉基原则第175-195页
  一、禁止原告借用第三方诉基起诉第175-181页
  二、禁止给予普遍性抱怨以诉基原则第181-190页
  三、利益归结,原告利益必须在法定保护范畴内第190-195页
 第三 节有关诉基的特殊问题第195-204页
  一、作为组织的诉基问题第195-198页
  二、国会议员之诉基第198-201页
  三、政府机构的诉基第201-204页
 第四节 审视诉基第204-209页
  一、诉基与管辖权之对比第204-205页
  二、起诉时审查诉讼请求第205-206页
  三、诉基法律的本质问题:实体利益第206-207页
  四、诉讼请求之本体:诉讼根据与诉基的区别第207-209页
  五、诉基审查之本质第209页
 本章小结:诉基之反对与维持第209-214页
第四章 即损性与无诉性第214-257页
 第一节 即损性原则和无诉性原则概述第215-223页
  一、即损性原则概述第215-220页
  二、无诉性原则概述第220-223页
 第二节 判定即损性存在的标准第223-234页
  一、第一个标准:拒绝给予司法审查所致之艰难第223-231页
  二、第二个标准:问题和记录交由司法审查的合宜性第231-232页
  三、两项标准总结第232-234页
 第三节 无诉性原则细究第234-251页
  一、可能导致某个案件不再存在含有争议的情形第234-236页
  二、无诉性原则例外之一:存在非主要伤害第236-239页
  三、无诉性原则例外之二:被告存在可重复发生但易逃脱司法审查的不义行为第239-244页
  四、无诉性原则例外之三:被告自动停止其违法行为第244-248页
  五、无诉性原则例外之四:集团诉讼第248-251页
 本章小结:需要批判性取舍第251-257页
  一、无诉性第252-254页
  二、即损性第254-257页
第五章 慎独政治与禁绝咨询第257-289页
 第一节 慎独政治问题原则之概述第257-263页
  一、什么是政治问题第257-258页
  二、为什么政治问题原则令人困惑第258-259页
  三、贝克尔标准及其有限可用性第259-260页
  四、是否应该有政治问题原则第260-263页
  五、政治问题原则之属性:是宪法性要素还是审慎性要求第263页
 第二节 政治问题原则适用或出现之案件类型第263-279页
  一、政府共和政体形式条款和选举议程之司法审查第263-268页
  二、涉外事务:政治问题领地第268-273页
  三、政治问题原则之援引:国会批准宪法修正案等第273-276页
  四、政治问题原则的主要目标:防止司法过度干预同级政府分支第276-277页
  五、政治问题原则最后事项:弹劾和免职第277-279页
 第三节 禁止法院发布咨询意见之原则详述第279-286页
  一、禁止法院提供咨询性意见的理由第279-280页
  二、避免让法院判决沦为咨询性意见的标准第280-284页
  三、申明性判决与咨询性意见亦不相容第284-285页
  四、充分认识到禁止联邦法院出具咨询性意见的重要意义第285-286页
 本章小结:宪法解释权力之独尊与分享第286-289页
第六章 增益中国法律学术:培养真实的案件思维第289-305页
 一、美国案件制度及实践的总述第289-292页
 二、虚构案例一:无法说明因果关系第292-294页
 三、虚构案例二:与所说明的结论正好相反第294-297页
 四、没有公开结果的虚拟案例:无法说明理论与观点第297-299页
 五、日德刑法学大家的案例与虚例第299-303页
 六、结语第303-305页
参考文献第305-31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313-315页
后记第315-319页

论文共3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
下一篇: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