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中心村选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孝感市孝南区为例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政策背景 | 第12-13页 |
·实践背景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论文的创新 | 第19-2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0-22页 |
2 相关理论 | 第22-31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集聚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中心地理论 | 第24-26页 |
·集约用地理论 | 第26-27页 |
·城乡统筹理论 | 第27-29页 |
·村镇体系理论 | 第29-3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3 平原地区中心村建设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原则 | 第31-40页 |
·中心村建设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 第31页 |
·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 | 第31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 第31-32页 |
·强化土地管理的需要 | 第32页 |
·优化配置资源的需要 | 第32-33页 |
·中心村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自然因素 | 第33-34页 |
·经济因素 | 第34页 |
·社会文化因素 | 第34-35页 |
·中心村建设的原则 | 第35-38页 |
·城乡统筹原则 | 第35-36页 |
·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 第36-37页 |
·适度集聚原则 | 第37-38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38页 |
·综合效益原则 | 第3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4 平原地区中心村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第40-54页 |
·中心村选择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0-48页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40-42页 |
·评价指标解释 | 第42-48页 |
·基础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48-49页 |
·标准差标准化 | 第48-49页 |
·极值标准化 | 第49页 |
·评价因素权重确定 | 第49-52页 |
·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9-50页 |
·权重确定的过程 | 第50-52页 |
·综合评价值计算 | 第52页 |
·中心村选择的聚类分析法 | 第52-5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5 平原地区中心村选择的实证研究 | 第54-78页 |
·孝南区概况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 | 第54-61页 |
·孝南区概况 | 第54-55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 第55-59页 |
·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分析 | 第59-61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 | 第61页 |
·孝南区中心村选择的实证研究:以新铺镇为例 | 第61-75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62-68页 |
·中心村选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8-71页 |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及聚类分析 | 第71-75页 |
·中心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75-77页 |
·科学进行中心村选择 | 第75页 |
·合理选择中心村建设模式 | 第75-76页 |
·统筹城乡空间与基础设施规划 | 第76页 |
·政府以政策引导,发挥农民主导作用 | 第76-77页 |
·构建有利于空间整合和中心村建设的土地政策 | 第7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8页 |
·讨论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