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青海省龙葵(Solanum nigrum L.)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种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7页
   ·国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4-16页
     ·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研究第14-15页
     ·神经药理作用的研究第15页
     ·消化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第15-16页
     ·泌尿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第16页
   ·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6-27页
     ·分类学方面的研究第16-17页
     ·种植方法的研究第17-18页
     ·化学成分提取的研究第18-21页
     ·药用价值的研究第21-24页
     ·食用和医疗保健价值的研究第24-25页
     ·其它方面的研究第25-27页
第三章 试验方法第27-37页
   ·试验区概况第27-28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页
   ·试验设计第28页
   ·试验试荆与仪器第28-29页
     ·主要试验试剂第29页
     ·主要试验仪器第29页
   ·研究方法第29-35页
     ·植物学特性的研究第29-30页
     ·生态学特性的研究第30页
     ·资源储量的研究第30页
     ·人工种植的研究第30-32页
       ·种子的采集、保存及其萌发特性的研究第30-31页
       ·种植方法第31-32页
         ·播种技术第31页
         ·田间管理第31页
         ·移栽第31-32页
         ·采收第32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物候期及相关性状的研究第32-33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物候期的研究第32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相关性状的研究第32-33页
         ·干粒重第32页
         ·成株高第32页
         ·单株生物量第32-33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第33页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第33页
       ·净光合速率(Pn)及其影响因子日变化的测定第33页
       ·各影响因子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相关性的分析方法第33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抗性生理的研究第33-35页
       ·酶液的提取第33页
       ·抗氧化酶的研究第33-35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33-34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34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34-35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35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35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蛋白含量的测定第35页
     ·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前景的研究第35页
   ·技术路线第35-36页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6-37页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7-53页
   ·植物学特性第37页
   ·生态学特性第37-38页
     ·分布与生境第37-38页
     ·种群特征第38页
   ·资源储量第38页
   ·人工种植第38-41页
     ·种子的萌发特性第38-40页
     ·种植方法第40-41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物候期及相关性状的比较第41-42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物候期的比较第41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相关性状的比较第41-42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第42-49页
     ·光合色素的含量第42-43页
     ·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第43页
     ·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子第43-48页
       ·光合有效辐射(PAR)第43-44页
       ·蒸腾速率(E)第44-45页
       ·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第45页
       ·气孔导度(C)第45-46页
       ·细胞间隙CO2浓度(Ci)第46-47页
       ·气温(T)第47-48页
       ·相对湿度(RH)第48页
     ·各影响因子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8-49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抗性生理的比较第49-51页
     ·抗氧化酶的活性第49-50页
     ·丙二醛(MDA)的含量第50页
     ·可溶性糖的含量第50-51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蛋白含量的比较第51-53页
第五章 讨论第53-63页
   ·生态学特性第53页
   ·资源储量分析评价第53-54页
   ·人工种植结果评价第54-55页
     ·种子的萌发特性第54-55页
     ·种植方法第55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物候期及相关性状的差异第55-56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物候期的差异第55-56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相关性状的差异第56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第56-59页
     ·光合色素含量的差异第56-57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差异第57-59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抗性生理特性的差异第59-61页
     ·抗氧化酶活性的不同第59-60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不同第60-61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不同第61页
   ·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蛋白含量的差异第61页
   ·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前景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附图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地区三叶草根瘤菌生物学特性及共生固氮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青海省曼陀罗植物资源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