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征信和社会征信体系 | 第17页 |
·失信惩戒机制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8-20页 |
第2章 我国失信惩戒机制的评价及现状 | 第20-32页 |
·我国信用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价 | 第20-28页 |
·我国信用环境优劣评价的因素 | 第21-22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评价指标数据的确定 | 第23-24页 |
·运用SPSS 软件的分析结果 | 第24-27页 |
·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我国失信惩戒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全社会的信用观念不高 | 第28-29页 |
·法制建设滞后 | 第29页 |
·信用信息得不到保障 | 第29-30页 |
·征信机构设置不科学 | 第30页 |
·政府部门的缺位和越位 | 第30-32页 |
第3章 我国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2-40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32-34页 |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 第34-35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博弈机理 | 第35-40页 |
第4章 我国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内容设计 | 第40-50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 第40-42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目标 | 第40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原则 | 第40-42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要素及总体框架 | 第42-45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要素 | 第42-43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框架 | 第43-45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运行方式 | 第45-50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一般运行方式 | 第45-47页 |
·失信惩戒机制的具体运行方式 | 第47-50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失信惩戒机制的对策 | 第50-55页 |
·建立和完善信用法律法规 | 第50-51页 |
·建立信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 | 第51页 |
·加快发展信用服务中介机构 | 第51-52页 |
·完善失信惩戒手段 | 第52-53页 |
·加强信用文化的建设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