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内容与写作结构 | 第13-15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论文写作结构 | 第14-15页 |
| 第2章 光伏电源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15-30页 |
| ·太阳能及其模型介绍 | 第15-16页 |
| ·太阳能及其利用介绍 | 第15页 |
| ·太阳能电池模型介绍 | 第15-16页 |
| ·太阳能电池数学模型及建模分析 | 第16-21页 |
| ·太阳能电池板等效电路模型 | 第16-17页 |
| ·太阳能电池工程数学模型 | 第17-18页 |
| ·太阳能电池模型SIMULINK实现 | 第18-19页 |
| ·太阳能电池模型仿真及分析 | 第19-21页 |
| ·MPPT算法 | 第21-24页 |
| ·改进的爬山法 | 第21-23页 |
| ·电导增量法 | 第23-24页 |
| ·光伏电源仿真分析 | 第24-30页 |
| ·光伏电源SIMULINK实现 | 第24-25页 |
|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SIMULINK实现 | 第25-26页 |
| ·CUK斩波器SIMULINK实现 | 第26-27页 |
| ·PWM模块SIMULINK实现 | 第27-28页 |
| ·光伏电源MPPT控制系统SIMULINK实现 | 第28页 |
| ·仿真与分析 | 第28-30页 |
| 第3章 电解槽数学建模及仿真 | 第30-43页 |
| ·水电解槽系统 | 第30-32页 |
| ·水电解槽分类 | 第30-31页 |
| ·氢气储存技术 | 第31-32页 |
| ·PEM水电解槽数学模型 | 第32-37页 |
| ·PEM电解槽阳极建模 | 第32-33页 |
| ·PEM电解槽阴极建模 | 第33-34页 |
| ·质子交换膜建模 | 第34-35页 |
| ·PEM电解槽电压建模 | 第35-36页 |
| ·氢气储存数学建模 | 第36-37页 |
| ·PEM电解槽SIMULINK实现及仿真 | 第37-43页 |
| ·PEM电解槽模型SIMULINK实现 | 第37-39页 |
| ·电解槽稳态仿真分析 | 第39-40页 |
| ·电解槽动态仿真分析 | 第40-43页 |
| 第4章 缓冲储能模型 | 第43-56页 |
| ·缓冲储储能的提出 | 第43页 |
| ·超级电容储能模型 | 第43-47页 |
| ·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 ·超级电容器建模 | 第44-46页 |
| ·超级电容器模型SIMLINK实现及仿真 | 第46-47页 |
| ·蓄电池储能模型 | 第47-53页 |
| ·蓄电池模型介绍 | 第47-48页 |
| ·蓄电池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49-51页 |
| ·蓄电池模型SIMLINK实现及仿真 | 第51-53页 |
| ·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混合的储能装置 | 第53-56页 |
| ·混合的储能装置拓扑结构 | 第53-54页 |
| ·混合的储能装置仿真与分析 | 第54-56页 |
| 第5章 系统能量管理 | 第56-63页 |
| ·系统的能量模型 | 第56-60页 |
| ·系统的能量单元组成 | 第56页 |
| ·系统工作模式及其相应能量流动 | 第56-59页 |
| ·DC-DC变换器拓扑 | 第59-60页 |
| ·系统的能量控制模型 | 第60-61页 |
| ·系统的能量管理框图 | 第60-61页 |
| ·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 | 第61页 |
| ·系统能量管理各模块SIMULINK实现 | 第61-63页 |
| 第6章 系统仿真与实验 | 第63-75页 |
| ·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系统模型仿真 | 第63-67页 |
| ·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系统模型SIMULINK实现 | 第63-64页 |
| ·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 第64-67页 |
| ·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测试与试验样机 | 第67-75页 |
| ·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测试设备 | 第67-68页 |
| ·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测试软件 | 第68-70页 |
| ·太能实验系统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 ·太阳能电解水系统试验样机 | 第73-7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页 |
| 展望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