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绵羊基因组中QTL定位结果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QTL的整合图谱 | 第14-15页 |
·整合后QTL的元分析 | 第15-16页 |
·绵羊的比较基因组图 | 第16页 |
·绵羊胴体成分性状的复杂遗传机理 | 第16-17页 |
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41页 |
1 绵羊遗传连锁图的绘制 | 第19-23页 |
·实验群体设计 | 第19-20页 |
·目前绘制绵羊遗传连锁图的主要资源参考家系 | 第20-22页 |
·绵羊遗传连锁图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2 绵羊物理图谱和比较图谱 | 第23-25页 |
·绵羊物理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绵羊比较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3 绵羊QTL定位的主要方法 | 第25-28页 |
·候选基因法 | 第25页 |
·基因组扫描法 | 第25-28页 |
·标记分析 | 第26页 |
·区间作图法 | 第26-27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27页 |
·多区间作图法 | 第27-28页 |
4 绵羊的网络资源 | 第28页 |
5 生肌调节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 第28-41页 |
·生肌调节因子家族概述 | 第28-29页 |
·MYOD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MYOD基因结构与功能 | 第29-30页 |
·MYOD基因的表达及调控因子 | 第30-32页 |
·MYOG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MYOG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第32-33页 |
·MYOG基因的突变及其对性状的影响 | 第33-34页 |
·MYF5和MYF6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MYF5和MYF6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第34-35页 |
·MYF5和MYF6基因的表达及调控因子 | 第35-36页 |
·Myostatin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36-41页 |
·Myostatin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第37-38页 |
·Myostatin基因的表达及调控因子 | 第38-41页 |
第三章 胴体性状QTL的元分析及候选基因的关联 | 第41-67页 |
1 数据和方法 | 第41-49页 |
·QTL文献信息的收集 | 第41-42页 |
·QTL定位信息的收集 | 第42-46页 |
·QTL映射 | 第46-47页 |
·元分析 | 第47-48页 |
·胴体相关基因与元QTL的关联分析及位置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61页 |
·影响胴体成分的QTL的整合及在绵羊基因组的分布 | 第49-52页 |
·影响胴体成分QTL元分析 | 第52-59页 |
·元QTL与候选基因的关联及位置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59-61页 |
3 讨论 | 第61-67页 |
·绵羊胴体成分及相关性状的定位结果 | 第61-64页 |
·QTL的映射整合 | 第64页 |
·QTL的元分析 | 第64-65页 |
·候选基因与MQTL的关联 | 第65-67页 |
第四章 MSTN基因和MRF家族的组织和时间表达差异分析 | 第67-9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75页 |
·实验材料 | 第67-69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67页 |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67-68页 |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68-69页 |
·实验方法 | 第69-75页 |
·提取RNA器皿的处理 | 第69-70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70页 |
·RNA样品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70页 |
·反转录 | 第70-71页 |
·引物设计 | 第71-72页 |
·常规PCR | 第72-73页 |
·PCR扩增产物的胶回收 | 第73-74页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7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74-75页 |
·数据处理 | 第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90页 |
·组织总RNA提取结果 | 第75-76页 |
·普通PCR的扩增结果 | 第76页 |
·荧光定量PCR结果 | 第76-90页 |
·扩增曲线和标准曲线 | 第76-79页 |
·扩增产物的特异性 | 第79-80页 |
·日龄及组织差异对MSTN和MRF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0页 |
·MSTN基因的组织和日龄特异性表达 | 第80-82页 |
·MYOG基因的组织和日龄特异性表达 | 第82-84页 |
·MYOD基因的组织和日龄特异性表达 | 第84-85页 |
·MYF5基因的组织和日龄特异性表达 | 第85-87页 |
·MYF6基因的组织和日龄特异性表达 | 第87-88页 |
·MRF家族基因肌肉中表达量的相关分析 | 第88-90页 |
3 讨论 | 第90-97页 |
·MSTN基因的时间特异性表达 | 第90页 |
·MSTN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90-91页 |
·MYOD、MYOG和MYF5基因的时间特异性表达 | 第91-92页 |
·MYF6基因的时间特异性表达 | 第92-93页 |
·MRF家族时间特异性表达与家族成员具体功能的联系 | 第93-97页 |
第五章 绵羊MYOG和MYF6基因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 第97-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7-101页 |
·实验材料 | 第9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97页 |
·实验方法 | 第97-101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97页 |
·RNA样品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97页 |
·引物设计 | 第97-98页 |
·反转录反应 | 第98页 |
·RT-PCR扩增 | 第98-99页 |
·PCR扩增检测 | 第99页 |
·RT-PCR产物克隆 | 第99-100页 |
·扩增子菌液PCR鉴定 | 第100页 |
·测序 | 第100-101页 |
·序列分析及蛋白质预测 | 第10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25页 |
·MYOG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101-111页 |
·RNA提取结果 | 第101页 |
·RT-PCR的扩增结果 | 第101页 |
·MYOG基因重组菌液PCR的鉴定 | 第101-102页 |
·MYOG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102-103页 |
·MYOG基因的序列与普通牛的分析 | 第103-105页 |
·MYOG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的氨基酸比对 | 第105-106页 |
·MYO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组成、分子量、等电点的分析 | 第106-107页 |
·MYOG编码蛋白疏水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MYOG编码蛋白信号肽分析 | 第108页 |
·MYOG编码蛋白跨膜结构分析 | 第108-109页 |
·MYOG编码蛋白糖基化位点预测 | 第109-110页 |
·MYOG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 第110页 |
·MYOG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 第110-111页 |
·MYF6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111-122页 |
·RNA提取效果 | 第111页 |
·RT-PCR的扩增结果 | 第111-112页 |
·MYF6基因重组菌液PCR的鉴定 | 第112页 |
·MYF6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112-114页 |
·MYF6基因的序列与普通牛的分析 | 第114-116页 |
·MYF6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的氨基酸比对 | 第116-117页 |
·MYF6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组成、分子量、等电点的分析 | 第117-118页 |
·MYF6编码蛋白疏水性分析 | 第118页 |
·MYF6编码蛋白信号肽分析 | 第118-119页 |
·MYF6编码蛋白跨膜结构分析 | 第119-120页 |
·MYF6编码蛋白糖基化位点预测 | 第120页 |
·MYF6所编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 | 第120-121页 |
·MYF6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 第121-122页 |
·MRF家族基因编码区的同源性分析 | 第122-125页 |
3 讨论 | 第125-129页 |
·MYOG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125页 |
·MYOG基因的多态性 | 第125-126页 |
·MRF基因家族基因的同源性 | 第126-12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5页 |
1 本研究总结 | 第129-133页 |
·文献信息收集和群体 | 第129-130页 |
·QTL的映射整合 | 第130页 |
·映射后QTL的元分析 | 第130-131页 |
·元QTL与候选基因的关联 | 第131页 |
·MSTN的组织和时间差异表达 | 第131-132页 |
·MYOG、MYOD和MYF5基因的时间差异表达 | 第132页 |
·MYF6基因的时间差异表达 | 第132-133页 |
·MRF家族时间特异性表达与家族成员具体功能的联系 | 第133页 |
·MYOG和MYF6的CDS区克隆研究 | 第133页 |
2 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