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国际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启示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调查法 | 第18页 |
·文献法 | 第18-19页 |
·专家咨询法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现状与分析 | 第20-36页 |
·潍坊市农业发展现状 | 第20-24页 |
·良好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 | 第20页 |
·雄厚的农业产业基础 | 第20-22页 |
·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业 | 第22-23页 |
·辐射强势的农业节会 | 第23-24页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 第24-27页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 | 第24-25页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情况 | 第25-27页 |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 | 第27-29页 |
·农民采用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 | 第27-28页 |
·农民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 | 第28-29页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现状及分析 | 第29-34页 |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以企业带动型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分析 | 第30-32页 |
·以专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分析 | 第32-33页 |
·以科技示范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及分析 | 第33-34页 |
·以技术培训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分析 | 第34页 |
·目前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体系不理顺 | 第34-35页 |
·经费严重短缺 | 第35页 |
·内部运行机制不活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新需求及新思路 | 第36-41页 |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需求 | 第36-39页 |
·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技推广提出了新要求 | 第36-37页 |
·适应现代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应具备的特点 | 第37-38页 |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 | 第38-39页 |
·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新思路 | 第39-41页 |
·强化国家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 | 第39页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 | 第39页 |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 | 第39页 |
·改善农技推广的方式方法和服务手段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措施 | 第41-48页 |
·改革传统农业推广机构,继续发挥其主体功能 | 第41-42页 |
·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 | 第41页 |
·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保障 | 第42页 |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第42页 |
·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 | 第42-44页 |
·大力推进"三电合一"工程 | 第43页 |
·积极推进市县级信息平台和镇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 第43-44页 |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44页 |
·加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用软件开发 | 第44页 |
·开发应用农业多媒体制作技术 | 第44页 |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第44-48页 |
·完善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第45-46页 |
·促进"科技承包服务"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第46页 |
·大力发展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订单式带动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第46-47页 |
·积极推广"农技站+基地+协会+农户"辐射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第47页 |
·建立示范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第47页 |
·扶持以农业科技能人为主体的民营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