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国内外接受美学研究 | 第12页 |
| ·本课题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本课题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田野调查法 | 第14页 |
| ·理论分析法 | 第14页 |
| ·系统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本课题采取的具体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论文整体结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德昂族生存环境的研究 | 第16-32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德昂族简介 | 第16-21页 |
| ·德昂族的生活、习俗 | 第21-25页 |
| ·漫长的民族演变 | 第21-22页 |
| ·民族迁徙演变中的习俗传承 | 第22-24页 |
| ·服饰、宗教 | 第24-25页 |
| ·德昂人生存状况 | 第25-29页 |
| ·地理环境 | 第25-26页 |
| ·生产方式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德昂族服饰的演变及制作研究 | 第32-52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德昂族的纺织 | 第32-34页 |
| ·德昂族服饰的历史研究 | 第34-36页 |
| ·带有尾饰的服装 | 第34页 |
| ·贯头衣和通身袴 | 第34-35页 |
| ·滕蔑缠腰和海贝为饰 | 第35页 |
| ·德昂族当代服饰的演变 | 第35-36页 |
| ·德昂族传统服饰的特点 | 第36-40页 |
| ·服装样式 | 第36-37页 |
| ·德昂银饰 | 第37页 |
| ·男子服装样式 | 第37-38页 |
| ·德昂妇女的腰箍 | 第38-39页 |
| ·德昂服饰的五彩球 | 第39-40页 |
| ·其他 | 第40页 |
| ·德昂族的服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第40-46页 |
| ·腰箍的用途和作用 | 第42页 |
| ·德昂族服饰承载着神话传说 | 第42-46页 |
| ·德昂族服饰的制作工艺 | 第46-51页 |
| ·德昂族腰箍的制作 | 第46-47页 |
| ·德昂族耳筒的制作 | 第47-48页 |
| ·南伞地区德昂族服饰的制作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德昂族服饰的接受美学研究 | 第52-58页 |
| ·引言 | 第52-54页 |
| ·接受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52-54页 |
| ·接受美学在国内外发展的动态 | 第54页 |
| ·什么是"接受美学" | 第54-55页 |
| ·德昂族服装接受美学 | 第55-56页 |
| ·接受者的心理需求 | 第55-56页 |
| ·接受者的期待视野 | 第56页 |
| ·德昂族服饰的接受者对产品的排斥和接受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德昂族服饰传承研究 | 第58-66页 |
| ·引言 | 第58-60页 |
| ·德昂族服饰文化传承的媒介及方式 | 第58-59页 |
| ·传承方式 | 第59页 |
| ·德昂族民族文化传承场 | 第59-60页 |
| ·文化生态的演变 | 第60-61页 |
| ·传承背景的演变 | 第61页 |
|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及传承方式的演化 | 第61页 |
| ·文化传承的一种间接实现途径 | 第61页 |
| ·德昂族年轻人对传统服饰的现代传承 | 第61-62页 |
| ·应对德昂族服饰变迁的思考 | 第62-63页 |
| ·现代设计中的民族因素传承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70页 |
| ·全文研究成果与总结 | 第66-68页 |
| ·论文不足 | 第68页 |
|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A | 第76-78页 |
| 附录B | 第78-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