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8页 |
·分子光谱简介 | 第14-15页 |
·过渡金属自由基的光谱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光谱研究实验技术的发展 | 第15-16页 |
·过渡金属双原子自由基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过渡金属双原子分子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光谱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过渡金属双原子分子碳化物的光谱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过渡金属双原子分子氮化物的光谱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过渡金属双原子分子磷化物的光谱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二章 双原子分子光谱基础理论介绍 | 第28-40页 |
·双原子分子电子态能量 | 第28-31页 |
·双原子分子Born-Oppenheimer近似 | 第28-29页 |
·总能量的分解 | 第29-31页 |
·莫尔斯函数 | 第31页 |
·电子态与电子跃迁 | 第31-33页 |
·电子谱带的振转结构 | 第31-32页 |
·同位素效应 | 第32-33页 |
·电子态与电子跃迁 | 第33-38页 |
·电子角动量 | 第33页 |
·Hund耦合类型 | 第33-34页 |
·脱藕现象 | 第34-35页 |
·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 第35-36页 |
·电子带系中的强度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和技术 | 第40-54页 |
·实验方法和技术 | 第40-48页 |
·自由基产生办法 | 第40页 |
·超声射流冷却技术 | 第40-42页 |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 第42-44页 |
·单色仪的结构和原理 | 第44-45页 |
·光电倍增管 | 第45-48页 |
·上电子态跃迁寿命测量 | 第48页 |
·实验装置 | 第48-50页 |
·自由基产生装置 | 第48页 |
·激光诱导荧光实验装置 | 第48-50页 |
·仪器和样品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四章 NiB自由基的光谱研究 | 第54-70页 |
·引言 | 第54页 |
·NiB自由基光谱研究综述 | 第54-56页 |
·实验 | 第56-57页 |
·实验装置 | 第56页 |
·实验条件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63页 |
·光谱讨论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五章 CoS自由基的光谱研究 | 第70-104页 |
·引言 | 第70页 |
·CoS自由基光谱研究综述 | 第70-72页 |
·实验 | 第72-73页 |
·实验装置 | 第72页 |
·实验条件 | 第72-73页 |
·实验结果 | 第73-98页 |
·总体结果 | 第73-74页 |
·在15200-19000cm~(-1)之间的光谱分析 | 第74-87页 |
·在19000-20100cm~(-1)之间的光谱分析 | 第87-88页 |
·在20100-22600cm~(-1)之间的光谱分析 | 第88-98页 |
·讨论 | 第98-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NiS自由基光谱研究 | 第104-118页 |
·引言 | 第104页 |
·NiS自由基光谱研究综述 | 第104-106页 |
·实验 | 第106-107页 |
·实验装置 | 第106页 |
·实验条件 | 第106-107页 |
·实验结果 | 第107-115页 |
·光谱讨论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18页 |
附表 | 第118-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