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一项未竟的事业--对中国近现代以来关于现代化认识进程的反思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6-11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7-11页 |
第一章 现代化理论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现代化及现代性的涵义 | 第11-14页 |
第二节 现代性的性质及其体现 | 第14-18页 |
一、理性精神的确立 | 第14-17页 |
二、现代科层制的建立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的发端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的类型及其特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传统中国社会的特征 | 第19-21页 |
一、小农意识与自然经济 | 第19-20页 |
二、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 | 第20-21页 |
三、伦理本位的传统儒家文化氛围 | 第21页 |
第三节 民族危机下的自我救赎:思想选择的张力 | 第21-25页 |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体用之争 | 第21-22页 |
二、维新改良时期的调和折中主义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中国现代化的主动探索进程 | 第25-29页 |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全盘西化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反传统主义 | 第26-29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现代社会的建构 | 第29-33页 |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 第29-30页 |
第二节、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 | 第30-33页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对现代化的新认识 | 第33-38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现代性的建构 | 第33-38页 |
三、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 第34-35页 |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