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 | 第9-16页 |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总体状况 | 第9-12页 |
二、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 | 第12-16页 |
(一) 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 第12-13页 |
(二)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 | 第13-14页 |
(三) 当代大学生的信教动机具有功利性和利己性 | 第14页 |
(四) 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途径多样化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大学生信仰宗教现象的原因 | 第16-22页 |
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外因 | 第16-19页 |
(一)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16-17页 |
(二) 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17-18页 |
(三) 境外宗教渗透的影响 | 第18页 |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不足 | 第18-19页 |
(五) 宗教文化艺术与道德规劝的影响 | 第19页 |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内因 | 第19-22页 |
(一) 大学生现实经历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 大学生的个性影响 | 第20页 |
(三) 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影响 | 第20-21页 |
(四) 大学生认识偏差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宗教信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2-27页 |
一、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 第22-24页 |
(一) 使大学生形成唯心主义世界观 | 第22-23页 |
(二) 使大学生形成消极的宿命人生观 | 第23页 |
(三) 有碍大学生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 | 第23页 |
(四) 有碍高校学生的有序管理 | 第23-24页 |
二、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和利用之处 | 第24-27页 |
(一) 有助于大学生团结 | 第24-25页 |
(二) 有助于大学生诚信友爱 | 第25页 |
(三) 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的和谐发展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27-37页 |
一、客观看待大学生信教现象,引导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第27-29页 |
(一) 客观看待当前大学生的信教现象 | 第27-28页 |
(二)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第28-29页 |
二、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第29-30页 |
(一) 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党的宗教政策 | 第29页 |
(二) 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第29-30页 |
三、依法加强大学生宗教事务管理,抵制非法宗教渗透 | 第30-31页 |
(一) 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的政策 | 第30-31页 |
(二) 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管理,抵制非法宗教渗透 | 第31页 |
四、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及理想信仰教育 | 第31-33页 |
(一)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 第31-32页 |
(二) 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 第32页 |
(三)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 第32-33页 |
五、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 第33-35页 |
(一)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第33-34页 |
(二) 加强高校和谐文化建设 | 第34-35页 |
六、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 第35-37页 |
(一) 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培养 | 第35页 |
(二) 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 第35-36页 |
(三) 促进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 第36页 |
(四) 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广州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 第40-44页 |
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