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1 低毒力病毒的发现和分类 | 第11-12页 |
| ·低毒力病毒的发现 | 第11页 |
| ·低毒力病毒的分类地位和种类 | 第11-12页 |
| 2 低毒力病毒基因组研究 | 第12-14页 |
| ·低毒力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 ·低毒力病毒的基因功能研究 | 第13-14页 |
| 3 低毒力病毒的群体多样性 | 第14-15页 |
| ·早期研究方法的成果 | 第14-15页 |
| ·测序方法的研究成果 | 第15页 |
| 4 低毒力病毒用于生物防治 | 第15-17页 |
| ·生物防治的实践 | 第15-16页 |
| ·生物防治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16-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23页 |
| 下篇研究内容 | 第23-53页 |
| 第一章 低毒力病毒5’-端测序与分析 | 第25-4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32页 |
| ·材料 | 第26-29页 |
| ·方法 | 第29-32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2-39页 |
| ·5’-端部分非编码区(384~495) | 第33页 |
| ·p29序列分析(496~1239) | 第33-35页 |
| ·p40序列分析(1240~2364) | 第35页 |
| ·p48序列分析(2364~3617) | 第35-36页 |
| ·CHV1两个开放阅读框的重叠连接方式 | 第36-37页 |
| ·基于低毒力病毒5’-端碱基序列的进化树分析(384~3617) | 第37-39页 |
| 3 讨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第二章 利用低毒力病毒防治板栗疫病 | 第45-5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9页 |
| ·供试栗疫菌和低毒力病毒 | 第46页 |
| ·试验田 | 第46页 |
| ·栗疫菌的接种、采样、分离、纯化和营养体亲和群测定 | 第46-47页 |
| ·试验方案与小区设计 | 第47-49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9-50页 |
| ·低毒力病毒在田间的定殖与传播 | 第49页 |
| ·营养体不亲和性对病毒田间传播的影响 | 第49-50页 |
| 3 讨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1 测序中使用的RT-PCR引物 | 第53-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