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igma在混凝土质量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Contents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回顾 | 第12-15页 |
·国外6Sigma 应用概况及趋势 | 第12-13页 |
·国内6Sigma 应用情况及趋势 | 第13-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6Sigma 概述 | 第18-34页 |
·6Sigma 的兴起与发展 | 第18-20页 |
·6Sigma 的兴起 | 第18-19页 |
·6Sigma 的发展 | 第19页 |
·6Sigma 推行的意义 | 第19-20页 |
·6Sigma 的含义 | 第20-25页 |
·品质管理 | 第20-22页 |
·6Sigma 的管理定义 | 第22-23页 |
·6Sigma 的统计含义 | 第23-24页 |
·6Sigma 常用的度量指标 | 第24-25页 |
·6Sigma 的质量经济特性 | 第25-27页 |
·6Sigma 的基本思想 | 第27-29页 |
·6Simga 模型及常用工具 | 第29-32页 |
·6Simga 与其他质量管理的比较 | 第29-30页 |
·6Simga 改进的步骤 | 第30-31页 |
·6Simga 各阶段中应用的工具 | 第31-32页 |
·MINITAB 软件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混凝土-POE 模型构建 | 第34-43页 |
·混凝土简介 | 第34-35页 |
·混凝土的分类 | 第34-35页 |
·混凝土的性能 | 第35页 |
·构建混凝土-DMAICF | 第35-41页 |
·DM-准备阶段P | 第36-37页 |
·AI-优化阶段O | 第37-39页 |
·CF-评估阶段E | 第39-41页 |
·整合混凝土-POE 改善模型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抗压强度稳定性改进的定义及测量 | 第43-53页 |
·项目公司及试块 | 第43-45页 |
·项目确定公司简介 | 第43页 |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 | 第43-45页 |
·定义阶段 | 第45-47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45页 |
·识别顾客需求 | 第45-46页 |
·确定改善目标 | 第46-47页 |
·测量阶段 | 第47-49页 |
·混凝土生产流程SIPOC 图 | 第47页 |
·抗压强度数据收集 | 第47-49页 |
·过程能力分析 | 第49-52页 |
·受控状态分析 | 第49-50页 |
·过程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 | 第53-62页 |
·分析阶段 | 第53-57页 |
·确定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 | 第53-55页 |
·影响因素在过程中的特异性 | 第55-57页 |
·改进阶段 | 第57-61页 |
·析因设计分析简介 | 第57-58页 |
·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 第58-60页 |
·提出改善强度方案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质量结果分析及控制 | 第62-69页 |
·改进后过程分析 | 第62-65页 |
·受控状态分析 | 第62-64页 |
·过程能力分析 | 第64-65页 |
·控制阶段 | 第65-67页 |
·规范混凝土生产流程 | 第65页 |
·配合比设计管理 | 第65-66页 |
·材料的管理 | 第66页 |
·试块制作及养护控制 | 第66-67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