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华贵栉孔扇贝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及壳色遗传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综述第11-24页
   ·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第11-15页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第11页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第11-12页
     ·数量性状的数学模型第12页
     ·遗传力第12-14页
     ·遗传相关第14-15页
     ·通径分析第15页
   ·微卫星技术在贝类上的应用第15-20页
     ·微卫星的含义及分类第15-16页
     ·微卫星的多态性及其产生原因第16-17页
     ·微卫星标记的步骤第17页
     ·微卫星标记的特点第17-18页
     ·微卫星技术在贝类上的应用第18-20页
   ·海洋贝类壳色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育种方案的确定第21-24页
第二章 养殖群体壳色间数量性状的比较和遗传差异第24-33页
 引言第24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材料第24-25页
     ·取样与测量第25页
     ·SSR 标记及分析第25-27页
   ·结果第27-30页
     ·养殖群体中的壳色比例第27页
     ·三种壳色间表型性状的比较第27-28页
     ·三种壳色遗传多态性的比较第28-30页
   ·讨论第30-33页
     ·壳色间遗传差异的原因分析第30-31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31-33页
第三章 种贝催产新方法第33-37页
 引言第33页
   ·材料、方法及结果第33-36页
     ·种贝的来源和处理第33页
     ·传统方法催产单个种贝的效果第33-34页
     ·新方法催产单个种贝的效果第34-36页
     ·新方法在生长上的应用第36页
   ·讨论第36-37页
第四章 壳色与数量性状的关系第37-49页
 引言第37页
   ·壳色与选育群体数量性状的关系第37-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结果第39-42页
   ·壳色与家系数量性状的关系第42-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结果第43-46页
   ·讨论第46-49页
     ·贝类壳色与其生长、存活的关系第46-47页
     ·壳色间生长性状差异的原因分析第47页
     ·本研究的意义及贝类壳色在品种选育中的应用第47-49页
第五章 早期遗传力的估算第49-58页
 引言第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贝种来源第49页
     ·家系的建立第49页
     ·家系的培育第49-50页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50页
   ·遗传参数计算模型及公式第50页
   ·结果第50-54页
     ·不同生长时期的表型参数第50-51页
     ·不同时期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及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第51-53页
     ·幼虫孵化率及存活率的遗传力估计第53-54页
     ·不同生长时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第54页
   ·讨论第54-58页
     ·遗传力的估计值较大的原因第54-55页
     ·首次饵料时间对幼虫期母性效应的影响第55-56页
     ·关于孵化率及存活率遗传力的讨论第56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56-58页
第六章 不同水平橙壳色群体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第58-70页
 引言第58页
   ·橙壳色养殖群体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第58-62页
     ·材料与方法第58页
     ·数据处理第58-59页
     ·结果第59-62页
   ·橙壳色F_1 选育群体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第62-66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数据处理第63页
     ·结果第63-66页
   ·橙壳色F_1 家系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第66-69页
     ·材料与方法第66页
     ·数据处理第66页
     ·结果第66-69页
   ·讨论第69-70页
第七章 壳色遗传的初步研究第70-78页
 引言第70-71页
     ·材料与方法第71页
   ·结果第71-75页
     ·橙色杂交F_1 壳色分离情况第71-73页
     ·橙紫色杂交F_1 壳色分离情况第73-74页
     ·褐色杂交F_1 壳色分离情况第74-75页
     ·紫色与褐色杂交F_1 壳色分离情况第75页
   ·讨论第75-78页
第八章 新品系“南澳1 号”的培育第78-85页
 引言第78页
   ·金黄色新品系的培育方法第78-79页
     ·金黄色F_1 家系的建立及培育第78-79页
     ·金黄色F_2 家系的建立及培育第79页
   ·两代家系存活、生长等情况第79-82页
     ·F1 及F_2 的孵化率及幼虫存活率第79-81页
     ·F1 及F_2 的生长第81-82页
   ·培育结果第82-83页
   ·讨论第83-85页
总结、创新点及后续工作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8页
发表的文章及申请的专利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呼吸机通气模式建模仿真及实现
下一篇:海蓬子营养成分分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