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绪论 | 第12-22页 |
1.1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现状 | 第12-13页 |
1.2聚氨酯的概述 | 第13-18页 |
1.2.1聚氨酯的研究现状及分类 | 第13-14页 |
1.2.2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 第14-16页 |
1.2.3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 第16-18页 |
1.3聚氨酯在水泥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1聚氨酯泡沫在水泥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3.2聚氨酯胶在水泥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3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水泥裂缝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原材料及测试方法 | 第22-30页 |
2.1试验原材料及仪器 | 第22-23页 |
2.2无溶剂自乳化水泥改性砂浆的性能测试 | 第23-25页 |
2.2.1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粘度,固含量的测试 | 第23-24页 |
2.2.2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耐水性能测试 | 第24页 |
2.2.3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稳定性的测试 | 第24页 |
2.2.4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pH值的测试 | 第24页 |
2.2.5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 | 第24页 |
2.2.6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凝结时间 | 第24页 |
2.2.7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 第24-25页 |
2.3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25页 |
2.3.1FT-IR分析 | 第25页 |
2.3.2XRD分析 | 第25页 |
2.3.3SEM分析 | 第25页 |
2.4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性能测定 | 第25-30页 |
2.4.1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R值的确定 | 第25-26页 |
2.4.2无溶剂聚氨酯中预聚体与固化剂的混合温度的确定 | 第26页 |
2.4.3无溶剂聚氨酯拉伸强度测试 | 第26-27页 |
2.4.4无溶剂聚氨酯表干时间的确定 | 第27页 |
2.4.5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改性水泥的韧性研究 | 第27-30页 |
第3章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0-48页 |
3.1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 | 第30-34页 |
3.1.1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 第30-32页 |
3.1.2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的制备 | 第32-33页 |
3.1.3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砂浆的养护方式 | 第33-34页 |
3.2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的性能测定 | 第34-36页 |
3.2.1DMPA含量对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粘度、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R值对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稳定性以及粘度的影响 | 第35页 |
3.2.3R值对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吸水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36-45页 |
3.3.1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力学强度 | 第36-38页 |
3.3.2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28d粘结强度 | 第38-39页 |
3.3.3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流动性和凝结时间 | 第39-40页 |
3.3.4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XRD分析 | 第40-41页 |
3.3.5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FT-IR分析 | 第41-42页 |
3.3.6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SEM分析 | 第42-45页 |
3.4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4章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8-62页 |
4.1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 第48-57页 |
4.1.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 第48-53页 |
4.1.2无溶剂聚氨酯预聚体中R值的确定 | 第53-54页 |
4.1.3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合成时间及温度 | 第54页 |
4.1.4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 第54-55页 |
4.1.5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表干时间的确定 | 第55-56页 |
4.1.6无溶剂聚氨酯预聚体与固化剂混合温度的确定 | 第56-57页 |
4.2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7-60页 |
4.2.1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制备 | 第57页 |
4.2.2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粘结强度研究 | 第57-58页 |
4.2.3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配合比设计 | 第58页 |
4.2.4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韧性研究 | 第58-60页 |
4.3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结论 | 第62页 |
5.2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