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17-18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理论研究 | 第20-4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信息技术业的界定 | 第20页 |
·财务危机的定义 | 第20-23页 |
·财务预警的界定 | 第23页 |
·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特征及财务危机的成因 | 第23-31页 |
·信息技术业的行业特征 | 第24-25页 |
·信息技术业的财务特征 | 第25-30页 |
·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 | 第30-31页 |
·目前所使用的财务预警基本模型及方法 | 第31-39页 |
·财务预警的主观模型与方法 | 第31-33页 |
·财务预警的客观模型与方法 | 第33-37页 |
·财务预警模型评析 | 第37-38页 |
·目前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本文拟采用的模型和方法简介 | 第39-44页 |
·判别分析法简介 | 第39-41页 |
·因子分析法简介 | 第41-43页 |
·Logistic回归模型简介 | 第43-44页 |
·本文研究步骤设计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模型样本与指标选取 | 第45-55页 |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45-48页 |
·财务危机公司的确定 | 第45-46页 |
·研究样本的确定原则 | 第46-48页 |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48-54页 |
·指标的确定原则 | 第48-49页 |
·初选财务指标体系 | 第49-50页 |
·财务指标变量的筛选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判别分析模型预警效果分析 | 第55-61页 |
·判别分析模型的建模步骤 | 第55页 |
·模型建立的准备 | 第55-56页 |
·研究样本和指标变量的选取 | 第55页 |
·模型建立的检验 | 第55-56页 |
·判别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判别规则的选择 | 第56-5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判别分析模型预警效果的检验 | 第58-60页 |
·模型检验效果的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因子分析模型预警效果分析 | 第61-67页 |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模步骤 | 第61页 |
·模型建立的检验 | 第61-62页 |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因子分析模型的预警效果检验 | 第64-66页 |
·模型检验效果的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Logistic回归模型预警效果分析 | 第67-71页 |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模步骤 | 第67页 |
·模型建立的准备 | 第67页 |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警效果检验 | 第68-70页 |
·模型预警识别效果的检验 | 第68-69页 |
·模型拟合效果的检验 | 第69-70页 |
·模型检验效果的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方法的比较及完善 | 第71-77页 |
·财务预警模型方法的比较 | 第71-73页 |
·模型运用条件的比较 | 第71页 |
·模型预警效果的比较 | 第71-72页 |
·模型优缺点的推测分析 | 第72-73页 |
·对模型应用的进一步探讨 | 第73-75页 |
·运用财务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