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1.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与研究 | 第12-19页 |
·中医对乳腺癌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5页 |
·中医对乳腺癌治疗治则的认识 | 第15-16页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与研究 | 第19-29页 |
·乳腺癌的病因病机 | 第19-21页 |
·乳腺癌的病理 | 第21页 |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 第21-22页 |
·乳腺癌的诊断 | 第22-24页 |
·乳腺癌的治疗 | 第24-29页 |
临床研究 | 第29-34页 |
1. 病例选择 | 第29-30页 |
·病例来源 | 第29页 |
·诊断标准 | 第29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9-30页 |
2. 一般资料 | 第30-32页 |
·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 | 第30页 |
·TNM分期情况 | 第30-31页 |
·病理类型情况 | 第31页 |
·初、复治情况 | 第31页 |
·原发肿瘤的部位 | 第31-32页 |
·腋下淋巴结的阳性情况 | 第32页 |
3. 治疗方法 | 第32页 |
4. 观察指标和方法 | 第32-33页 |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 第32-33页 |
·生活质量评定(治疗前后卡氏评分) | 第33页 |
·毒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以及肝肾的毒副反应的出现情况 | 第33页 |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的变化 | 第33页 |
5.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3页 |
·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见附录表二) | 第33页 |
·生活质量评定根据卡氏评分标准(见附录表三) | 第33页 |
·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见附录表四) | 第33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 | 第34-37页 |
1. 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见表七) | 第34页 |
2. 两组用药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见表八) | 第34页 |
3. 毒副反应比较(见表九) | 第34-35页 |
4.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的变化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6页 |
1. 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7页 |
2.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 | 第37页 |
3. 本研究组方及配伍意义 | 第37-38页 |
4. 本研究药物组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38-44页 |
5. 疗效分析 | 第44-45页 |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 第44页 |
·生活质量评定 | 第44页 |
·毒副反应出现情况 | 第44-45页 |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的变化 | 第45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附录 | 第56-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