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布局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现状分析 | 第16-32页 |
·我国部分城市的对外客运枢纽现状 | 第16-27页 |
·直辖市 | 第16-18页 |
·副省级城市 | 第18-23页 |
·其它省会城市 | 第23-27页 |
·我国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布局现状综述 | 第27-29页 |
·公路客运枢纽 | 第28-29页 |
·铁路客运枢纽 | 第29页 |
·航空及港口客运枢纽 | 第29页 |
·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东部沿海地区 | 第30页 |
·中部内陆地区 | 第30页 |
·西部边远地区 | 第30-31页 |
·关键问题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客流需求预测模型 | 第32-40页 |
·对外客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社会经济方面 | 第32-33页 |
·交通运输方面 | 第33页 |
·基于二次规划法的客运枢纽交通需求组合预测模型 | 第33-36页 |
·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案例分析 | 第36-39页 |
·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37-38页 |
·预测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布局模式及选址方法 | 第40-53页 |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布局模式划分 | 第40-43页 |
·枢纽布局模式划分原则 | 第40页 |
·枢纽布局模式分类 | 第40-43页 |
·布局原则及选址程序 | 第43-48页 |
·布局影响因素及原则 | 第44-46页 |
·枢纽选址程序及方法 | 第46-48页 |
·对外客运枢纽的模糊层次分析选址方法 | 第48-52页 |
·分析指标及权重 | 第48-49页 |
·案例分析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对外客运枢纽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模式研究 | 第53-62页 |
·对外客运枢纽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 第53-55页 |
·与周边路网的衔接 | 第53页 |
·与周边城市道路服务信息的衔接 | 第53-55页 |
·对外客运枢纽与轨道交通的衔接 | 第55-58页 |
·与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 | 第55-57页 |
·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 | 第57-58页 |
·对外客运枢纽与常规公共交通的衔接 | 第58-61页 |
·与常规公交线网的衔接 | 第59-60页 |
·与常规公交站点位置的衔接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效益分析与评价 | 第62-70页 |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效益分析目的与方法 | 第62-63页 |
·效益分析目的 | 第62页 |
·效益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效益评价指标 | 第63-67页 |
·效益评价指标分类 | 第63页 |
·局部效益评价指标 | 第63-66页 |
·整体效益评价指标 | 第66-67页 |
·案例分析 | 第67-69页 |
·局部效益 | 第68页 |
·整体效益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