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8-19页 |
2 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 第19-20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19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意义 | 第19-20页 |
·廉租住房的内涵和特点 | 第20-22页 |
·廉租住房的内涵 | 第20-21页 |
·廉租住房的特点 | 第21-22页 |
·廉租住房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廉租住房制度与福利分房制度 | 第22页 |
·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 第22-23页 |
·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马克思相关理论 | 第24页 |
·城市成长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5页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5页 |
·住房过滤理论 | 第25-28页 |
3 哈尔滨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28-33页 |
·哈尔滨市区廉租住房政策实施历程 | 第28-29页 |
·哈尔滨市区廉租住房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廉租住房保障对象 | 第29页 |
·廉租住房保障配租方式 | 第29-31页 |
·廉租住房资金来源 | 第31-32页 |
·廉租住房运行机制 | 第32-33页 |
4 哈尔滨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7页 |
·哈尔滨市区廉租住房保障覆盖范围狭窄 | 第33-34页 |
·准入机制控制收入水平线过低 | 第33-34页 |
·覆盖家庭的数量太少且补贴过低 | 第34页 |
·地方政府职能缺位 | 第34-35页 |
·保障标准不透明,退出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缺乏社会力量参与的激励机制 | 第36-37页 |
5 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国内外比较与借鉴 | 第37-49页 |
·发达国家公共住房政策比较与借鉴 | 第37-44页 |
·英国公共住房政策 | 第37-39页 |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 | 第39-41页 |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 | 第41-42页 |
·对哈尔滨市区廉租住房建设的借鉴 | 第42-44页 |
·国内部分城市及地区廉租住房建设比较与借鉴 | 第44-49页 |
·上海市廉租住房建设 | 第44-45页 |
·广州市廉租住房建设 | 第45-46页 |
·香港地区公共住房政策 | 第46-47页 |
·对哈尔滨市区廉租住房建设的借鉴 | 第47-49页 |
6 哈尔滨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的对策 | 第49-62页 |
·建设廉租住房制度的原则 | 第49-51页 |
·政府应作为住房保障的主体 | 第49页 |
·廉租住房制度不是普惠式而是救济式 | 第49-50页 |
·廉租住房的基础是廉价房 | 第50页 |
·廉租住房解决的是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需要而非享受需要 | 第50页 |
·廉租住房福利化分配,市场化经营 | 第50-51页 |
·廉租住房制度重在管理 | 第51页 |
·哈尔滨市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的定量分析 | 第51-56页 |
·哈尔滨市发展廉租住房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56-62页 |
·廉租住房建设应以政府为主体 | 第56页 |
·廉租住房分配手段应具有多样性 | 第56-57页 |
·相关政策应稳中有变 | 第57-58页 |
·作好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各项监控 | 第58页 |
·廉租住房的建设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 第58-59页 |
·鼓励住宅合作和集资建房、通过税收改革筹集保障资金 | 第59-60页 |
·建立建全住房档案和收入信息系统、完善退出机制 | 第60-62页 |
7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