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生理心理学论文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人格特征对其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前言第9-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第10-12页
     ·职业倦怠的定义第10-11页
     ·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第11-12页
   ·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第12-16页
     ·职业压力的综述第12-15页
     ·职业压力如何影响职业倦怠第15-16页
   ·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第16-17页
   ·人口统计学因素与职业倦怠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18-22页
   ·问题提出第18页
   ·研究目的第18页
   ·研究假设第18-19页
   ·研究工具第19-21页
     ·一般情况问卷第19页
     ·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MBI-Human Service Survey)第19-20页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第20页
     ·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EPQ)第20-21页
   ·研究程序第21页
   ·数据分析第21-22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22-35页
   ·护士职业倦怠状况第22-25页
     ·职业倦怠的描述统计第22页
     ·职业倦怠的程度分布第22页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职业倦怠比较第22-25页
   ·护士职业压力状况第25-30页
     ·总体护士压力得分第25-27页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职业压力比较第27-30页
   ·人格量表得分状况第30页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间的相关分析第30-31页
   ·职业压力、艾森克人格对职业倦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31-32页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回归方程第31页
     ·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回归方程第31-32页
   ·访谈结果第32-35页
     ·所有护士感受的相同点第32-33页
     ·精神科与非精神科护士感受的不同点第33-34页
     ·减轻精神科护士倦怠的方法第34页
     ·减轻综合医院护士倦怠的方法第34-35页
第4章 讨论与建议第35-40页
   ·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第35-36页
   ·护士压力状况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第36-37页
   ·精神科护士的人格特点第37-38页
   ·压力源、人格特征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第38-39页
   ·不足与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第43-51页
 附录1:一般情况问卷第43页
 附录2:中国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第43-44页
 附录3: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第44-45页
 附录4:艾森克人格问卷第45-47页
 附录5:访谈提纲以及部分访谈结果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抑郁患者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内源性与外源性注意转移能力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