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选举论文

选举民主的有效性与有限性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导论第15-29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第15-18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8-25页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的逻辑结构第25-29页
第一章 民主与选举民主第29-63页
 第一节 民主的内涵第29-40页
  一、古典民主的内涵第30-33页
  二、民主的现代诠释第33-40页
 第二节 选举民主第40-63页
  一、选举的含义第40-44页
  二、选举与民主第44-49页
  三、选举民主的发展历程第49-52页
  四、选举民主的内涵与特征第52-63页
第二章 选举民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条件第63-82页
 第一节 选举民主的理论基础第63-70页
  一、社会契约论第63-64页
  二、主权在民理论第64-66页
  三、理性选择理论第66-68页
  四、代议制理论第68-70页
 第二节 选举民主的实践条件第70-82页
  一、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适度发展第72-74页
  二、政治条件:公民拥有法定的选举权和政治自由第74-77页
  三、文化条件:参与型文化的出现第77-79页
  四、相关条件:有效的国家政权、政治精英的推动、合适的国际环境等等第79-82页
第三章 选举民主的基本要素与运作过程第82-121页
 第一节 选举民主的基本要素第82-103页
  一、选举民主的主体:选民第82-89页
  二、选举民主的客体:候选人第89-90页
  三、选举民主的实现途径:票决第90-97页
  四、选举民主的运作方式:竞争第97-103页
 第二节 选举民主的运作过程第103-121页
  一、设立选举管理机构第103-106页
  二、选举的具体方式第106-107页
  三、选举的基本流程第107-116页
  四、获胜者依法担任公职第116-121页
第四章 选举民主的有效性第121-153页
 第一节 选举民主有效性的内涵与本质第121-124页
  一、选举民主有效性的内涵第121-123页
  二、选举民主有效性的本质第123页
  三、有效性与相近范畴的区别与联系第123-124页
 第二节 选举民主有效性的具体表现第124-145页
  一、选举民主主体的有效性第125-128页
  二、选举民主程序的有效性第128-136页
  三、选举民主结果的有效性第136-145页
 第三节 选举民主有效性的衡量标准第145-153页
  一、选举民主有效性的基本价值标准第146-147页
  二、选举民主有效性的指标体系第147-153页
第五章 选举民主的有限性第153-185页
 第一节 选举民主有限性的内涵与类别第153-156页
  一、选举民主有限性的内涵第153-154页
  二、选举民主有限性的类别第154-156页
 第二节 选举民主主体的有限性第156-164页
  一、选民从理性到有限理性第157-159页
  二、选民有限理性的具体表现第159-162页
  三、选民有限理性的可能后果第162-164页
 第三节 选举民主运行机制的有限性第164-185页
  一、多数裁定的不完善性第165-173页
  二、程序性原则的弱点第173-178页
  三、委托-代理的困境第178-185页
结语:完善选举民主第185-204页
 一、拓展选举民主的优势:合理调适主客体关系第185-193页
 二、弥补选举民主的缺失:逐步扩大直接民主的范围第193-197页
 三、提升选举民主的品质: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第197-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7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217-218页
后记第218-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文化视角的国家软实力研究
下一篇: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