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4页 |
中文摘要 | 第14-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1 引言 | 第20-30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内容 | 第23-27页 |
·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27页 |
·对已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 第27-28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假设与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29-3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30页 |
·调查法 | 第30-3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30-34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34-35页 |
·实地考察法 | 第3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35页 |
·制度分析和政策分析法 | 第35-36页 |
3 本研究涉及到的基本理论 | 第36-38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第36-37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36页 |
·制度生成理论 | 第36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6-37页 |
·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 | 第37-38页 |
4 与本研究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界定 | 第38-40页 |
·制度 | 第38页 |
·高考与体育高考 | 第38-39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 | 第39-40页 |
5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基本问题研究 | 第40-62页 |
·从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起源探其本质 | 第40-43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与武举制度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 第40-43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本质探究 | 第43页 |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结构 | 第43-49页 |
·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制度结构 | 第43-44页 |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结构 | 第44-45页 |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构成要素 | 第45-49页 |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功能 | 第49-60页 |
·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 第49-52页 |
·对中学体育教育起到导向与激励作用 | 第52-55页 |
·促进体育人才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 第55-58页 |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 第58-60页 |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实施机制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及人才培养的影响 | 第62-109页 |
·交易成本、招生考试制度及其与体育专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 | 第62-67页 |
·高考制度的经济学本质 | 第62-63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中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63-66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对高校体育专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66-67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 第67-80页 |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专业教育 | 第67-69页 |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 第69-74页 |
·管窥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 第74-76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 第76-80页 |
·不同术科测试模式对高校体育专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人才培养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80-107页 |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模式 | 第80-83页 |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3-85页 |
·"身体素质"模式——以山西省为例 | 第85-90页 |
·"身体素质+专项"模式——以河南省为例 | 第90-95页 |
·"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江西模式) | 第95-100页 |
·"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以辽宁省为例 | 第100-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7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中学体育教育及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 | 第109-128页 |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与中学体育教育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109-111页 |
·高考目的与中学体育教育目的的关系 | 第109-110页 |
·体育教育专业选才标准、选才方法与中学体育教育的关系 | 第110-111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结果与中学体育教育的关系 | 第111页 |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中学体育教育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111-121页 |
·不同术科考试模式对高中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不同术科考试模式对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 | 第114-121页 |
·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高中素质教育的影响 | 第121-125页 |
·素质教育、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 第121-122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对高中体育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 第122-124页 |
·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下的应试训练 | 第124页 |
·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分析 | 第124-125页 |
·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8 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问题研究 | 第128-137页 |
·高考公平、高等教育公平、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 第128-130页 |
·高考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 第128页 |
·高考公平是社会公平在考试领域中的要求与体现 | 第128-130页 |
·公正的高考制度是实现高考公平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 第130-131页 |
·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探讨 | 第131-135页 |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测试模式的公平性探讨 | 第131-132页 |
·体育教育专业录取制度的公平性探讨 | 第132-133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公平问题探讨 | 第133-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9 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 第137-152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是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 | 第137-139页 |
·制度内生性的涵义 | 第137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的内生性 | 第137-138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变革的一个实例 | 第138-139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条件 | 第139-141页 |
·条件一:该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 | 第139-141页 |
·条件二:制度变迁的预期总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预期总成本 | 第141页 |
·对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 第141-145页 |
·利益相关者政策分析模式理论 | 第141-143页 |
·对四种不同术科测试模式的影响评价——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式 | 第143-145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145-149页 |
·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第145-146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146-149页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149-150页 |
·处理好科学选才、公平选才与选才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149页 |
·充分依托于制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 第149-150页 |
·减轻非正式制度对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不良影响 | 第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10 结论 | 第152-154页 |
11 后续研究建议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165页 |
附件 | 第165-18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84-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