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9页 |
导言 | 第19-28页 |
第一章 解雇权限制的法理学基础 | 第28-48页 |
第一节 解雇权的相关概念及其法律涵义 | 第28-35页 |
一、解雇的法律概念辨析 | 第28-30页 |
二、解雇的功能和类型 | 第30-33页 |
三、解雇权的性质及行使限制 | 第33-35页 |
第二节 解雇权限制的权利解释 | 第35-41页 |
一、解雇权限制中的生存权理念 | 第35-38页 |
二、解雇权限制中的权利冲突 | 第38-41页 |
第三节 解雇权限制的社会法视域 | 第41-48页 |
一、解雇理论的转向 | 第41-44页 |
二、从禁止解雇权滥用到正当事由说 | 第44-48页 |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中的解雇权限制模式 | 第48-69页 |
第一节 解雇权限制的典型模式 | 第48-57页 |
一、美国的解雇权限制模式 | 第48-53页 |
二、德国的解雇权限制模式 | 第53-57页 |
第二节 解雇权限制的三个比较维度 | 第57-64页 |
一、解雇事由的比较维度 | 第59-60页 |
二、解雇程序的比较维度 | 第60-62页 |
三、解雇待遇的比较维度 | 第62-64页 |
第三节 解雇权限制模式的个性化解析 | 第64-69页 |
第三章 我国解雇权限制的适度性探析 | 第69-87页 |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对我国解雇体系的改造 | 第69-73页 |
一、劳动合同终止制度的变化 | 第69-71页 |
二、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改造 | 第71-73页 |
第二节 我国解雇权限制水平的高低之争 | 第73-76页 |
一、《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学界对解雇权限制的评价 | 第73-74页 |
二、《劳动合同法》时代有关解雇权限制的认识分歧 | 第74-76页 |
第三节 我国解雇权限制水平理论争鸣的分析与评价 | 第76-81页 |
一、倾斜保护的“度” | 第76-79页 |
二、在国家强制和意思自治之间 | 第79-81页 |
第四节 有关芭芭拉案的不同法域裁判猜想 | 第81-87页 |
一、芭芭拉案的判决分析 | 第81-83页 |
二、美、英、法对于芭芭拉案的判决猜想 | 第83-84页 |
三、有关芭芭拉案判决猜想的思考 | 第84-87页 |
第四章 解雇权限制之解雇事由 | 第87-108页 |
第一节 过错性解雇中的解雇事由 | 第87-95页 |
一、试用期解雇问题 | 第89-91页 |
二、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解雇 | 第91-94页 |
三、意思表示瑕疵的无效劳动合同解雇 | 第94-95页 |
第二节 无过错解雇中的解雇事由 | 第95-101页 |
一、我国无过错解雇事由的法理分析 | 第96-98页 |
二、不能胜任解雇的解析 | 第98-100页 |
三、解雇禁止情形分析 | 第100-101页 |
第三节 经济性裁员中的解雇事由 | 第101-105页 |
一、经济性裁员的适用标准与解雇事由 | 第102-104页 |
二、社会正当性选择的再认识 | 第104-105页 |
第四节 我国解雇法定事由说的反思 | 第105-108页 |
第五章 解雇权限制之解雇程序 | 第108-125页 |
第一节 解雇程序中的产业民主 | 第109-115页 |
一、产业民主在解雇程序中的三种形式 | 第109-112页 |
二、解雇程序中的工会 | 第112-115页 |
第二节 解雇预告期问题 | 第115-118页 |
第三节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反思——一个海峡两岸的比较视角 | 第118-125页 |
一、海峡两岸经济性裁员的通知与协商程序比较 | 第118-121页 |
二、行政机关介入经济性裁员的思考 | 第121-123页 |
三、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程序法定位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解雇权限制之经济补偿金 | 第125-140页 |
第一节 经济补偿金的性质认识 | 第126-129页 |
第二节 我国经济补偿金支付水平分析 | 第129-135页 |
一、支付范围分析 | 第129-131页 |
二、计算基数与计算年限分析 | 第131-133页 |
三、我国经济补偿水平的思考 | 第133-135页 |
第三节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关系处理 | 第135-140页 |
一、经济补偿金与责令赔偿金 | 第136-137页 |
二、经济补偿金与违法解除或者终止赔偿金 | 第137-140页 |
第七章 违法解雇的法律救济 | 第140-153页 |
第一节 违法解雇的界定和效力 | 第140-143页 |
第二节 违法解雇的法律救济方式 | 第143-147页 |
一、恢复劳动关系 | 第144-146页 |
二、金钱赔偿 | 第146-147页 |
三、行政罚与刑罚 | 第147页 |
第三节 我国违法解雇法律责任的反思 | 第147-153页 |
一、有关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 第148-151页 |
二、有关违法解雇赔偿金 | 第151-153页 |
第八章 中国解雇制度的承继与发展 | 第153-164页 |
第一节 解雇权限制与劳动合同期限制度 | 第153-156页 |
第二节 基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解雇保护改进 | 第156-160页 |
第三节 中国解雇制度的演进之路 | 第160-164页 |
结语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8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1-183页 |
后记 | 第183-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