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公民纳税意识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26页 |
·公民纳税意识的内容 | 第15-16页 |
·纳税意识的认识系统 | 第15-16页 |
·纳税意识的情感系统 | 第16页 |
·纳税意识的意志系统 | 第16页 |
·公民纳税意识的分类 | 第16-18页 |
·从纳税意识主体角度分为公民个人纳税意识和社会纳税意识 | 第16-17页 |
·从纳税意识的自觉性程度分为潜在纳税意识和自觉纳税意识 | 第17页 |
·从纳税意识的发展角度分为传统纳税意识、现实纳税意识和未来纳税意识 | 第17-18页 |
·公民纳税意识的特性 | 第18-23页 |
·主观性 | 第18-19页 |
·公民纳税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 第18页 |
·公民纳税意识的个体意识的差别性是主观的 | 第18-19页 |
·公民纳税意识表现在映象上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 | 第19页 |
·能动性 | 第19-20页 |
·纳税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 第19-20页 |
·纳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 第20页 |
·纳税意识具有改造性 | 第20页 |
·广泛性 | 第20-21页 |
·阶级性 | 第21-23页 |
·税收的阶级性 | 第21-22页 |
·税收的阶级性决定纳税意识的阶级性 | 第22-23页 |
·公民纳税意识与公民纳税人意识的辨析 | 第23-26页 |
·“纳税意识”与“纳税人意识”的定义 | 第23页 |
·“纳税意识”与“纳税人意识”是相互关联 | 第23-24页 |
·纳税意识与纳税人意识的主要区别 | 第24-26页 |
·两意识对“纳税人”范围的界定不同 | 第24页 |
·两个意识对纳税人行为影响不同 | 第24-26页 |
3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现状 | 第26-31页 |
·正确评价当前公民纳税意识的意义 | 第26-28页 |
·正确评价公民纳税意识,有利于加快税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第26-27页 |
·税收法规政策是我国财经法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7页 |
·正确评价公民纳税意识有利于税收计划的制定和实现 | 第27-28页 |
·正确的评价公民纳税意识有利于加强税务征收管理 | 第28页 |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已成为不争事实 | 第28-31页 |
4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 第31-47页 |
·主观原因 | 第31-33页 |
·每一个纳税人都是经济人 | 第31-32页 |
·纳税人对纳税义务的认识存在问题 | 第32页 |
·纳税人的机会主义心理 | 第32-33页 |
·客观原因 | 第33-47页 |
·早期的“厌税”思想以及我国特有历史对税收的扭曲 | 第33-34页 |
·旧体制下“无税”的影响 | 第34-35页 |
·我国现代社会现实的影响 | 第35-47页 |
·对税收的宣传不尽如人意 | 第35-37页 |
·税制及税收法制建设还比较落后,依法治税水平不高 | 第37-40页 |
·纳税人权利义务不对等 | 第40-41页 |
·税负过重、社会福利不够、税收使用透明度不高 | 第41-42页 |
·税务机关执法水平不够高 | 第42-47页 |
5 针对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的解决办法 | 第47-60页 |
·提高公民素质,加大税收宣传力度 | 第47-49页 |
·消除宣传上的误区,开展全民的普法宣传 | 第47-48页 |
·宣传媒介的改进,加大对教育对税收的影响 | 第48页 |
·税收宣传内容要更新 | 第48-49页 |
·税收宣传要有效率 | 第49页 |
·发挥各级领导, 社会名流的带头示范作用 | 第49页 |
·不断完善税制、推进税收立法、加强依法治税 | 第49-52页 |
·加大公民对税收立法的参与 | 第49-50页 |
·完善我国税收法律体系 | 第50页 |
·增加违法成本,加大对偷、逃、抗税的处罚力度 | 第50-51页 |
·稳步有序的完善我国税制 | 第51-52页 |
·切实提高税务干部素质和税务执法水平 | 第52-54页 |
·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标准的办税队伍 | 第52-53页 |
·优化税务机关的服务 | 第53页 |
·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 第53-54页 |
·增加税收透明度,加大公共福利的投入、增加人人民幸福感 | 第54-57页 |
·政府预算详细化、公开化、透明化 | 第54页 |
·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税式支出制度 | 第54-56页 |
·从税式支出的概念上 | 第54-55页 |
·从税式支出的经济效应上 | 第55页 |
·从税式支出的公平性上 | 第55页 |
·从税式支出的效率性上 | 第55-56页 |
·提高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质量 | 第56-57页 |
·努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增加人们对纳税的参与程度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