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论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导论 | 第13-43页 |
·问题的提出:寻找新的治理模式 | 第13-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30页 |
·国内外治理转型研究 | 第17-22页 |
·国内外参与式治理研究 | 第22-30页 |
·本文研究路径 | 第30-39页 |
·理论假设 | 第30-34页 |
·个案选择及其意义 | 第34-36页 |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 | 第36-39页 |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39-43页 |
2 理论工具与分析视角 | 第43-79页 |
·参与式治理的理论渊源 | 第43-64页 |
·治理理论 | 第45-55页 |
·参与式民主 | 第55-59页 |
·协商民主 | 第59-61页 |
·公共行政的范式转换 | 第61-64页 |
·参与式治理的理论内涵 | 第64-71页 |
·参与式治理的特征 | 第64-69页 |
·参与式治理的机制 | 第69-71页 |
·分析视角 | 第71-79页 |
·参与式治理的研究路径 | 第71-74页 |
·治理转型中的公民参与 | 第74-78页 |
·从"参与"走向"善治" | 第78-79页 |
3 制度创新与治理转型 | 第79-95页 |
·地方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 | 第80-88页 |
·中国政府治理变革 | 第80-81页 |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 第81-85页 |
·浙江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与经验 | 第85-88页 |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88-91页 |
·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 | 第88-89页 |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不同面向 | 第89-91页 |
·杭州地方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 | 第91-95页 |
4 "民主促民生":参与式治理的杭州实践 | 第95-113页 |
·城市民主治理的创新 | 第95-104页 |
·城市民主实践的总结 | 第97-98页 |
·执政理念的深化 | 第98-100页 |
·顺应民意的需要 | 第100-101页 |
·公共决策参与和协作治理 | 第101-104页 |
·"民主促民生"治理机制 | 第104-109页 |
·"四问四权":公民权力保障机制 | 第105-107页 |
·多元治理主体的工作机制 | 第107-109页 |
·参与式城市治理 | 第109-113页 |
5 决策参与:开放式决策和市民投票 | 第113-137页 |
·"开放式决策":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安排 | 第113-118页 |
·"开放式决策"机制设计 | 第114-116页 |
·"开放式决策"内涵分析 | 第116-118页 |
·优化治理和深化民主 | 第118-121页 |
·公共管理意义上的参与式治理 | 第119页 |
·通过公民参与深化民主 | 第119-121页 |
·"开放式决策"机制运作 | 第121-124页 |
·议题开放适度,决策参与循序渐进 | 第122页 |
·普通市民参与和精英参与结合,"面对面"交流和互联网协商结合 | 第122-123页 |
·公民参与和政府回应的双向互动 | 第123页 |
·开放过程公开透明,"真实参与"提升政策认同 | 第123-124页 |
·市民投票:以杭州市城标出台为例 | 第124-137页 |
·市民投票模式 | 第124-125页 |
·杭州城标的出台 | 第125-129页 |
·市民投票的机制分析 | 第129-135页 |
·公民权力和"善治" | 第135-137页 |
6 协作治理:"重大工程"建设民主参与机制 | 第137-161页 |
·地方政府角色与公共服务合作提供 | 第138-143页 |
·地方政府的角色 | 第139-140页 |
·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公民参与 | 第140-143页 |
·杭州市"重大工程"建设的民主参与机制 | 第143-149页 |
·"重大工程"建设民主参与机制 | 第143-146页 |
·"重大工程"建设民主参与机制实施 | 第146-149页 |
·庭院改善工程中的公民参与 | 第149-159页 |
·庭院改善工程的缘起 | 第150-151页 |
·庭院改善的范围、内容以及预期目标 | 第151-153页 |
·庭院改善工作的组织结构和资金来源 | 第153-154页 |
·庭院改善工程中公民权力保障 | 第154-158页 |
·庭院改善工程中媒体的作用 | 第158-159页 |
·公民参与和协作治理 | 第159-161页 |
7 杭州参与式治理实践的深层考察 | 第161-183页 |
·内涵与特征 | 第162-167页 |
·赋权 | 第162-164页 |
·参与 | 第164-165页 |
·协作 | 第165页 |
·网络 | 第165-167页 |
·背景与环境 | 第167-172页 |
·公民参与的政治经济学 | 第168-170页 |
·社会文化与制度环境 | 第170-171页 |
·社会转型压力 | 第171-172页 |
·动力和机制 | 第172-177页 |
·政府强势推动 | 第173-174页 |
·民生领域的导入路径 | 第174-176页 |
·多元主体和公民权力保障机制 | 第176-177页 |
·绩效与变化 | 第177-183页 |
·转变政府决策机制 | 第177-178页 |
·优化政策执行过程 | 第178-179页 |
·实现政府与公民的协作治理 | 第179-181页 |
·优化治理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 第181-183页 |
8 总结探讨:治理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 第183-201页 |
·新的治理模式 | 第183-185页 |
·政府治理转型 | 第184-185页 |
·参与式治理的基本诉求 | 第185页 |
·对参与式治理的深层思考 | 第185-194页 |
·参与式治理的困境 | 第186-189页 |
·杭州实践的内在紧张 | 第189-194页 |
·参与式治理在中国的前景 | 第194-201页 |
·地方治理转型的方向 | 第194-197页 |
·地方民主与"善治" | 第197-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17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217页 |